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国于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安乐死的研究和讨论,《健康报》于1988年4~8月进行了专栏讨论,90%的读者支持安乐死。广大群众对实行安乐死的愿望越来越高,多次出现自发安乐死行为,但这种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和保障,往往发生纠纷没有相关的法律准绳来处理。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期间,北京、上海的60多位代表提出两个议案,要求尽快立法制定《安乐死实施条例》。在我国依法实施安乐死,标志着安乐死研究开始进入立法阶段。199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领导的安乐死课题组提出的《安乐死暂行条例(草案·建议稿)》及其《说明》(以下简称“祝氏《草…  相似文献   
12.
心性之学,一直为中国历代哲学家、思想家所关注,而真正形成为心学学派,则始自于 南宋的陆九渊,集大成干明代的王守仁,故学术思想界称之为“陆王心学”。  相似文献   
13.
任杰  由藏 《法音》1994,(12)
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定是何经,故说经名。不但唯假设名言,一切经无不摄集于此般苦波罗蜜多心经之中,故亦是经之母。此中薄伽梵者,谓摧伏蕴魔、烦恼魔、死魔和天子魔等四魔,皆由此般若波罗蜜多义,令魔不能得便,一切魔悉无依处故;圆满具足六种殊胜功德(自在圆满、相好圆满、祥瑞圆满、声名圆满、智慧圆满、精进圆满),智慧一切功德,亦皆从般若波罗蜜多加持力而生;不住涅第,亦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义破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考察应对风格、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任务完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对风格和应激情境对焦虑水平和任务完成效率影响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都非常显著。在实验中,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总体上表现出较低的焦虑水平和较高的任务完成效率。在低任务难度情境下,灵活应对风格和控制型应对风格的个体比非控制型应对风格和反常应对风格的个体表现出更低的焦虑水平和更高的任务完成效率,而且不同应对风格被试在焦虑水平和获胜率上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释常藏 《法音》2022,(12):10-11
<正>非常荣幸能够出席中日佛教友好线上交流会议,与日本净土宗的旧友新朋相聚云端,回顾传统法谊,总结交流经验,擘画未来蓝图。本次相聚意义重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导致中日两国佛教界传统交流方式难以开展,人员互访被迫按下“暂停键”。本次是2018年第204次日中友好净土宗访华团来访后,时隔四年的一次“云相聚”。这次相聚不仅打破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两国佛教交流空白,还将为两国佛教界的交流积累经验、给予启迪。  相似文献   
16.
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在其著作和文章中,以大量篇幅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沙夫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观点,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歧路上的共产主义运动》(维也纳,1982年)一书之中。在这本书和其他一些书芨、文章中,沙夫自命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观,深谙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自能判定西欧国家根本性社会改造的“文明”前景。然而,沙夫提供的答案不仅没有阐明,反倒大大地混淆和歪曲了当代一些最重大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从现存唐代《道德经》诸注看唐代老学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汉代以后的各王朝都重视学习《论语》,士大夫阶层也很重视子弟学习《论语》。因为《论语》具有整个五伦五常的封建精神,凡是维持国家涵养德性者都重视这本书,所以不少人对此书作了各自的解释。《道德经》虽然和《论语》不一样,但也被各朝士大夫阶层所重视,并从各自的立场对《道德经》进行了注释。特别是在唐代,皇帝认为给这个世界的人们遗留下《道德经》的老子(即李耳)正是唐室李氏的祖宗。说实话《道德经》是老子给唐王朝以启示其经世济民的圣典,因此不少人作了各种  相似文献   
18.
论述辩证法史的著作(尤其是辞典和教科书),无论在西欧,还是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在日本,多半是按照下述顺序来写的:一、以希腊为中心的古代哲学家的辩证法;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的辩证法;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辩证法;四、马克思主义者的辩证法。而且,因国家和作者而异,有时还要加上这样一些内容:中世纪神学家的辩证法,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辩证法,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辩证法,现代哲学中的辩证法,等等。我并不反对在这个范围内叙述辩证法史,但是我不赞成把辩证法史仅仅限制在这个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的人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历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在探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人生问题时,极为重视人格、人伦、人品等问题,从而提出了种种的人生标准、楷模,这就是他们所经常议论、思考的理想人格论。中国的哲人、智士的人生价值观念在于追求、实现理想人格,人生意义,不是追求“灵  相似文献   
20.
两只法钵     
1997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在一次收藏品集市上寻觅着我喜欢的藏品,走过一处在偏僻角落里一时无人问津的地摊,我的视线被一只注钵吸引住了,我蹲下来,取过那只紫砂法钵,擦去尘土,一行正指阴文立即显现了出来:“江苏常州天宁寺法云戒坛”。原来是家乡天宁禅寺的饭碗!再细看,是1920年的物品,距今70余年,真不知转传了多少人的手,如今又完好无损地到了我的手上,我还了个价,就买了下来。回到家,我把法钵洗干净,恭恭敬敬地放到了博古架上。可是到了晚上,我又情不自禁地把法钵捧到灯光下,细读刻在上面的一行行小字来:“一、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