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根据以往研究,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可能产生混淆的结论,它既可能降低,也可能促进非伦理行为的产生,即出现“问责失灵”的情况。鉴于此,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究问责失灵的理论边界和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促进定向启动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促进作用;预防定向下的个体,问责对于非伦理行为有抑制作用;(2)促进定向启动下,问责通过增加个体的自我损耗增强了其非伦理行为,即促进定向下个体的自我损耗中介了问责与非伦理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采用问卷法,测得339名大学生的被接纳感、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建构了变量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1)大学生被接纳感和自尊对以强迫、抑郁和焦虑为指标的心理健康存在抑制作用,被接纳感越低,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被接纳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两条路径:直接抑制路径和经过自尊的中介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83.
中学生移情与攻击行为: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05名中学生,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技术考察了移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及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主要攻击方式为言语攻击,性别和年级对攻击性存在影响;(2)攻击情绪与认知是移情影响攻击行为的中介变量;(3)"他人移情"完全经由中介变量抑制攻击行为,"自我敏感"则部分经由中介变量正向影响攻击行为,部分直接抑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84.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道家说有了更充足的证据。  相似文献   
85.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民族复兴的理论既继承前人又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不倦地求索民族复兴的真理,与时俱进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工具,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追求社会主义前途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集体智慧,凸显出“为民族谋复兴”的拳拳初心、耿耿忠心和浩浩丹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富有公忠意识、求索精神、正义禀赋和民族情怀的理论瑰宝。这一理论不仅指引着近代以来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在觉醒中走上民族解放的道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锻铸出了强健的国魂和民魂,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书写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乃至世界现当代史最辉煌壮丽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86.
<正>卢德之是共享理念和共享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看来,"共享是中国文化的智慧、中国文化的良心、中国重要文化符号"~([1](P292))。这是一个关于共享文化的价值判断,涉及到对共享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联性认识,也包含着掘发中国文化的共享思想资源,接续共享思想的源头活水,彰显共享思想的中国智慧、神韵、魅力等要义。我们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大德敦化,小德川流"的伦理型文化,有着自己圣凡合一的智慧,人我合一的良心,方圆合一的基因。  相似文献   
87.
杨堤,我的良师益友。 现在您一半的骨灰躺在您儿时喜耍的山峦里。 今年七月,我读您近日发表在香港刊物上回忆芜湖教区张凤藻主教的文章。文中说:“张凤藻一生经历坎坷,可是死后睡了一口大棺材,也算知足了;安徽的三大‘右派’,独剩我一人。”而今您却魂归故里。  相似文献   
88.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公平王泽应(湖南师范大学410081)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对经济范畴,而且也是一对道德范畴,可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等多学科进行考察。事实上,如同效率既是经济的又是道德的现象一样,公平也不仅具有经济的意蕴而且具有道德的意蕴,或者说主要是一个道...  相似文献   
89.
论人的尊严的五重内涵及意义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世界上最值得赞叹和敬重的存在物,这种赞叹和敬重的原由确证着人的尊严。人的尊严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由此所形成的道德主体意识、价值观念和人格品质的总和,它意味着人是不能任意处置和被当作工具器物来对待的,它具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和值得尊重的目的性意义,必须而且应当得到来自人自己和他人、社会的尊重和善待。作为一个与人的生命意识、道德追求、价值认定、操  相似文献   
90.
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王泽应本文从对马克斯·韦伯儒家伦理命题的剖析起步,探讨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认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因只能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伦理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进而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阐释了儒家伦理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