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今春脸儿媚     
丫儿 《美与时代》2003,(4):35-35
女人虽不能靠粉底过日子,但优质的粉底的确是惟一能立即擦出好脸色的美容产品,所以女人的化妆包里始终都有它.新款粉底不再只是修饰肤色的化妆品,它对整个妆效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另外,粉底中加入的保养与修护成分,也让粉底跳出了单纯化妆品的狭隘圈子.  相似文献   
12.
一、溯源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天主的启示常走在人类认识的前方,一如以色列民族出离埃及时,天主在白昼以云柱、在黑夜以火柱的形象来引领他们前进。藉此,旧约时代的犹太民族不断地亲身经验天主(更好说是天主不断地自我启示与自我给予),慢  相似文献   
13.
前言 “福音”(Evangelium)一词在教会内使用时含有三种意义,一是指喜讯,即耶稣基督“圣言降生成人,寄居在我们中间”(若1:14),向我们宣报“上主恩慈之年”(依61:2;路4:18);二是指由四位圣史(玛窦、马尔谷、路加和若望)通过不同的角度记录耶稣基督生平言行的四部书籍;三是指我们每日在感恩祭中所宣读的摘自四位圣史记录的耶稣言行的片段。 本题所谈的“福音”乃是指第二种。  相似文献   
14.
以杨中芳所构建的华人人际关系概念化理论模型为蓝本,并采用以往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揭示了当代华人对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概念化及其潜在的认知维度。杨氏模型认为华人人际关系主要由既定成分、情感成分和工具成分组成。该研究以中国香港地区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访谈的形式,分家族、学校及日常生活情境建立人际关系清单。然后采用多维量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处理被试对关系进行分类的数据。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被试均依据情感程度对关系进行分类。在等级差异明显的家族和学校情境中,被试依据辈份和等级差异的突显性进行分类;而在等级差异小的生活情境中,则采用功利程度为标准。本文对被试在不同情境中所采用的不同维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华人人际关系的义务具有工具性质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5.
女人好看     
雨儿 《美与时代》2003,(4):59-59
据说这是个美女泛滥的年代,随便走到大街上,眼球总有应接不暇的感觉,于是便有人生出这样的慨叹:哪里冒出这许多的美人儿?  相似文献   
16.
以杨中芳所构建的华人人际关系概念化理论模型为蓝本,并用以往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揭示了当代华人对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概念化及其潜在的认知维度。杨氏模型认为华人人际关系主要由既定成分、情感成分和工具成分组成。该研究以中国香港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访谈的形式,分家族、学校及日常生活情境建立人际关系清单。然后采用多维量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处理被试对关系进行分类的数据。结果发现,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被试均依据情感程度对关系进行分类。在等级差异明显的家族和学校情境中,被试依据辈份和等级差异的突显性进行区分;而在等级差异小的生活情境中,则采用功利程度为标准。本文对被试在不同情境中所采用的不同维度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华人人际关系的义务具有工具性质的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7.
福音默祷     
福音:那五个明智的童女,拿了灯,并且在壶里带了油。(玛二十五:2—3) 默祷:主,耶稣基督!你已垂下今天的夜幕,而我也完成了一天的琐碎。在这寂静的晚上,我能和你促膝谈心吗?  相似文献   
18.
公交站犹如一个城市的名片,是人与城市沟通的纽带。作为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台必须要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的同时,也要顾及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南宁市的公交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具体分析城市公交车站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造更加合理的、安全的、人性化的城市公交车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道德超越性是人类生活的根本特质。在如何理解超越的根据、途径和目标上,儒家主张源于天赋良知的自力成圣论,基督教坚持源于他力救赎的因信称义论。关于先验善性与天命之谓性的设定是自力超越的可能性根据,尽心—知性—知天和存心—养性—事天的反省内求之路是自力超越的途径,内圣外王的天人合一之境是道德超越的最高目标。这一过程是回返原善开显良知与恭顺上天契合天命的统一,即内在而超越,取向知行不二,应该与能够合一。关于悖神的罪性论及其无能为善的设定是他力救赎的神学根据,打开信仰之门走上悔罪之路是接受神圣救恩的路径,因信而称义是道德超越的目标。这是在神人之间展开的启示—信仰—救恩的过程,即外在而超越,凸显知和行、应该和能够之间的距离。基督教关于人性幽暗面的洞察与神圣之维的彰显,可以提醒儒家对于人的有限性存在处境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20.
三、守斋的意义 《圣经》拉丁通行本中的“Jejunium”一词,中文思高版似乎译为“禁食”,而另一个词“Jejuno”译为“守斋”。无论如何,两个中文词在思高版中是混用的。细究其义,禁食似乎在行为程度上严于守斋,禁食屡次指不吃不喝(non manducare ne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