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35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得体的生活姿态,总是一半鲜衣怒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在所有的关系中进退有度,清醒得当;一半寻常饮水,回归烟火,退居平素,既无锋又无芒,温柔地与家人在岁月里栖息、停泊。时时摆荡在这样的两个世界,即便能做到游刃有余地切换模式,也仍旧该为自己留一片私属天地。独有的时空,用来读一个人的悲喜交加,感一个人的百转千回,参一个人的得失之悟。无人涉及的天地里,应当用心用意,给自己一个认真的消遣。消遣不是绞尽脑汁地打发时  相似文献   
2.
张建军的新著《科学的难题——悖论》已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张巨青、刘文君教授主编的,颇有份量颇有特色的《认识与方法从书》中的一部,也显得独具特色。可以说,这是一本从多方面看相当有学术价值的学术专著。首先,该书有逻辑专题史的价值。自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罗素以来,悖论研究一直是逻辑科学的一个重大的前沿性课题。至今仍未找到公认圆满的答案,从而成为一个世纪性以至历史性的难题。然而,悖论研究专家们的探讨已从不同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60年代日本的土光敏夫到美国去,在纽约他对美国人说:“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的暗恋史     
我想大多数处于情感浮动时期的青少年朋友,都曾对某个异性朋友产生过超越友情的微妙感情吧。我就不例外。而且我可以说得上是属于比较容易移情的那一类,看完下文你就明白了。刚上初中时,还不黯世事的我就已对班里的一位男孩产生了好感。用那时的话说就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就是喜欢他,喜欢和他玩,和他开玩笑。”那时候在班里他算不上高大英俊,但挺好看,属于较秀气斯文的类型。留着一个中分头,穿戴得整整齐齐,连说话都是男低音,又有个好脾气。现在想来可能是那时觉得男孩的性格与我相似,和班里其他男孩相比又没  相似文献   
5.
正有多少选择,就该有多少拒绝。前者用来明确自己想要的,后者用来确认自己不想要的。很多盛情难却,你从了,最后就成了进退两难:为难自己,有惭;为难别人,有愧。所有基于礼尚往来的关系,都是可以说得清道得明的,而那些长此以往的剪不断理还乱就会成为一种连绵的困境。于是,为了避免面对结束,很多人避免选择开始;为了拒绝凋零,便拒绝绽放。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的热闹,多半是迎来与送去。来者,或不期而遇或久等而来;去者,或曲终人散或无计相留。来是望眼欲穿,是姹紫嫣红如期,欣欣向荣如许,滔滔不绝一团春意,是有人铺天盖地、排山倒海来爱你……去是兴尽晚归,是临别在即,是春将老日将暮,俱往矣,是你对那人云淡风轻、细若游丝的思念……和万物的遇合,有与他人的际会,也有对时光的应接,凡所一切的开始皆是来者;去者,是  相似文献   
7.
佛教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激  郑草风  肖永明 《法音》2005,(1):21-26
在东方美术范围内,佛教美术实占主要之地位。故欲鉴赏东方美术者,必须对佛教美术先有相当之理解。今就其起源、流变、传播、特质及价值,作一简要之阐述,以备参考。佛教美术之起源佛教于二千五百余年前发生于印度,当时印度思想界百家竞起,但有一共同目标,即趋向于“人生的究竟”之寻究。因印度地处亚热带,万物发育至速,生灭无常,触处可感,故易有解脱——即超越现世的思想之发生。此类思想不外两种归趣:一、乐观者主纵欲,二、悲观者主苦行,但均违背人性。时有释迦族悉达多(一切义成之意)主张不偏著苦乐之中道,其后悟道,称为佛陀(觉者),亦曰释…  相似文献   
8.
乘物游心     
正书案上,零零落落的两三花器,昔日朱门今夕遍生青苔般的静寂,像一截嶙峋的人间,每在沉卷之时,举目可见。于是,打算用一种极简的思路,要让它们旧瓦澡新雪——择一枝筋骨的六月雪,伴两粒矢车菊,配一眼青瓷,叶是紫藤。在案头,就是一节短小明目的诗。一丛老竹,两穗雀麦,一颈清璃,竟有瘦去人间烟火的风姿。若要取名,应叫"东坡瘦"!花期将过,紫鸢尾不得不黔驴技穷,可终究往事太过盛大,  相似文献   
9.
款待生活     
正拆穿一则笨拙的谎言并不难,但人们对尴尬的心领神会同样精准,于是,明知欺骗,往往还会各自讳莫如深:生活中应用的美学,从来不是真相,而是自由与舒服。我们会发现,磅礴的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口若悬河,旁征博引乘势而来,有一种醒目的光澎湃环绕;然而,即便是平素寻常的人,也可以在三言两语之间,精巧玲珑,虽不华丽堂皇,却也尽得体面。  相似文献   
10.
光和盐     
小时候听妈妈说,做人要像盐那样,溶化自己腌咸别人,做腌人的盐。 上学后听老师讲,做人要像蜡烛那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做照人的光。 我听懂妈妈说的,不明白老师讲的,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熔化、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