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王明居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在美学园地辛勤耕耘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学老人。他一生无他嗜好,所有精力、心血都倾注于他热爱的美学事业,著作颇丰、成就卓绝,然而他始终低调做人,从不炫耀自己,看淡各种身外名利,默默地将自己丰厚的美学学养奉献给祖国、家乡、社会。  相似文献   
122.
徐渭将草书的笔法、意趣、气派,融入他的写意画中,成为中国大写意画风之开创者.其画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此画风形成,渊源于中国悠久的书画实践与理论,更得益于个人的书法特点、人生经历及对艺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3.
福建佛教历史上的刻经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荣 《法音》2000,(1):68-70
佛教于两汉传入我国后,随之有大量经、律、论译出并流通于世。但五代以前,均是以手抄本为主,福建也不例外,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唐咸通十四年(873),懿宗李赐号福州怡山长庆寺住持大安“延圣大师”,并“赐紫袈裟,命剑南写开元藏经给之。”~[1]景福二年(893),福建观察使王潮延请僧人“缮经三千卷,皆极越藤之精、书工之妙”~[2],供养于泉州开元寺藏经楼上。天二年(905)春,福建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命人缮经5千卷藏于莆田灵岩寺;同年夏又藏佛经541函5048卷于福州寿山。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王审知…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周书荣 《法音》2006,(7):44-45
本刊讯5月20日至24日,以鼓山法系为代表的海峡两岸佛教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在福建福州市隆重举行,两岸高僧大德亲临盛会。台湾佛教界有25个县市约500名诸山长老、大德法师藉此善缘得以回山参礼祖庭,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等国外鼓山法系的代表亦组团参加了活动。20日上午8时,开幕式在福建会堂内隆重举行,以鼓山法系为代表的两岸佛教界高僧大德千余人出席。开幕式由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怡山西禅寺方丈赵雄法师主持。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中央统战部二局处长褚有奇、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及福建省委统战部长张燮飞,省人大…  相似文献   
127.
语义学     
本文譯自《英国百科全书》第20卷。作者在本文中介紹了語义学的起源和在美国的发展,語义学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作者特別提到罗素、怀特海、邏輯实証主义、操作主义、卡西勒、朗格尔等資产阶級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对“語义学”的影响和“貢献”,并利用維納尔所建立的“控制論”,为他的反动观点辯护。作者着重介紹了以柯日布斯基为代表的“普通語义学”的主要論点,并为他的这一“理論”大肆吹噓。本文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认为“語言远不只是表达思想,实际上它还决定着实在的性质。”这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用“語言”的第一性代替物质的第一性。  相似文献   
128.
金建荣 《美与时代》2007,(11):57-60
宋末遗民画家龚开,博才多学,能文擅画,尤以水墨写意瘦马与水墨钟馗著称于世.其山水、花鸟也卓尔不凡.他的作品表现手法"怪异",风格独特,常隐寓深意,寄托他驱除异族统治,复兴宋朝的愿望,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其绘画风格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宗白华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在他身上鲜明地打着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特有时代烙印.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文化现代性彰显的时期,西学东渐,个人意识觉醒,科学、民主成为时代主流.  相似文献   
130.
中国法律思想传统中的基本法治理念是“以法统治”,力图通过君臣上下的普遍守法来确立一种合乎理性与公道正义的稳定社会秩序,这种法治理念把法律作为专制君权的统治工具,因而不可能对君主、政府及其官员设置实质性的有效法律限制,也使其与“以法主治”的现代法治理念相异质.然而,“以法统治”的传统法治理念也包含一些与“以法主治”的现代法治理念相通的因素或精神,对于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来讲,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基础性意义,我们深信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在吸取和借鉴这些因素或精神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走向“以法主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