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131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1篇
  1966年   49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5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5篇
  1957年   56篇
  1956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心理交往问题,在当代是作为一个多结构的综合性问题来看待的,柏·弗·罗莫夫认为,研究这一问题必须分析人们之间的现实联系。因为人们是通过这种联系来实现交际的。人们一方面在其社会关系中通过交际来形成个性,另一方面在这过程中使其个性得到显示并成为影响现实的因素。  相似文献   
952.
测量微管蛋白一种神经的结构性蛋白质,可以估计经验改变大脑发育的方式。在视觉世界里,我们定位和区分物体的形状的能力直接依赖于这样一个事实:大部分神经细胞、或者说神经元在胚胎发育阶段已经组成有序的联接模式。人的大脑视觉皮层分布着约5亿个神经元,它们通过数百根视觉纤维与眼睛联结,这样,从视网膜得到的信息就有充分的机会被处理几遍。研究正在发育中的胚胎是很有意义的。必须保证脑的无数“元件”是以精确的有序的  相似文献   
953.
评 第1组斯金纳Skinner,B.F.i弗洛尹德Freud,5.2皮亚杰Piaget,J.3罗杰斯Rogers,C.4艾瑞克孙Erikson,E.5韦克斯勒Weehsler,D.6哈洛Harlow,H.7勒温Lewin,K.8荣格Jung,C.9赫尔Hull,C.10桑戴克Thorndike,E.11马斯洛Maslow,A.12海伯Hebb,D。0.13费舍Fisher, R.A.14奥尔波特Allport,G.15米勒Miller,N.E.16班杜拉Bandura,A.17瑟斯顿Thurstone,L.18特尔曼Terman,L.19波林Boring,E.20阿德勒Adler,A.21弗劳姆From二,E.22布鲁纳Bruner,J.23盖赛尔Gesell,A.24托尔曼Tolman,E.25赛耶Selye,H.26艾森克Eysenek,玉1.27萨利文 Sulliva…  相似文献   
954.
结束与过渡     
(1)前言我们越来越感到,我们不仅是正走到一个世纪的尽头,而且也正走到一个时代的终点。这种感觉还没有变成人们的共识,可是时代终结与转变的迹象则几乎到处可见。迹象之一是,我们很难找到既适合现代又适合将来的那种话语:似乎现代所喜欢的习语无法激励人的信心,无法启迪人的洞见;而那些公开声称新时代到来的人们的语言,看来却只具有破坏性,或者是无限地超前,言之无物。我们时代独具的话语一直是一种预测性和控制性的话语。面对严重文化与道德的危机,我们继续  相似文献   
955.
道德困境     
1.当代道德体验中的困境令人奇怪的是,在近来关于道德困境的哲学讨论中,文献资料反复引自昔日往事的某些例子是关于这样的人们的,他们面临使人胆怯可怕的两者取一的选择,可决定取舍,他们并未感到显然不可克服的困难,那是关于那些并没有体验到自己的处境是什么困境的人们的例子。譬如,埃斯库罗斯的亚伽门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之类的虚构人物就是如此。这么多的评论意见似乎提示:倘若我们面临亚伽门农或安提戈涅所面临的那种两者取一的决择,他们不为之所惑,而我们却会手足无措。也许这是一个这样的迹象,即对我们来说,在  相似文献   
956.
语言膨胀在当代哲学中是一个熟知的事实。认为这个现象是与基于“事物自身”,基于(超出语言的)实在的大陆(欧洲)思想相反,只限于“语言哲学”盛行的英美世界,这是错误的。只须浏览一下大陆传统的近期(1950年以后的)著作就会清楚地认识到,在法国和德国,哲学实际上被语言所困扰。语言膨胀为什么会存在于当代哲学中呢?能把这一现象的德国或法国形式与英美所显示的形式相比较吗?能够发现一个概念来统一这多种形式的困扰吗?这些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艾耶尔写道:“我确信哲学不能直接同科学相竞争。如此说来,哲学事实上是一种次要的活动。换句话说,哲学不直接与事实相关,而与我们表述它  相似文献   
957.
本文是对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报告及发表论文的综述,涉及三个问题:(1)关于那些有实际意义的气质危险因素,我们有何了解?根据“良好适应”原则,这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心理发展、社会行为,甚或学习能力。(2)由于这些发现,我们已经做些什么或者可能做些什么?一些心理学者已经将这些发现用于儿科学、精神病学和预防性指导的实践中。气质测定理论可能更多地运用于诊断和处理行为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不是对普通人群进行常规行筛查。(3)将来我们应采取什么行动?会上讨论了一系列问题、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运用我们现已了解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58.
E.Tulving  杨宁   《心理科学进展》1992,10(1):22-28
加拿大心理学家E.Tulving提出长时记忆可以区分为事件记忆和语义记忆两个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系统,并从记忆检索角度对此作了说明。他提出,记忆过去(事件检索)和知道过去(语义检索)是不同的,事件记忆检索的是个体的,时间上确定的,并且与自我有关的事实,而语义记忆检索的是非个体的,时间上不确定的,与世界有关的事实。E.Tulving还用一名脑损伤导致健忘症的个案和大脑皮层血流模式在两种检索时的变化来证明他的理论是有根据的。最后,E.Tulving提出应用多种记忆系统的理论来取代传统的记忆统一性思想。  相似文献   
959.
当系统方法在实际上已渗透到现代科学知识的各个领域时,它也必定向伦理学渗透。系统方法的功能,就在于它能使人们将众多的至今还不能归入某种具有逻辑内容范围里的经验材料加以调整和区分。我们认为,系统的自然科学准则同人文思维方式的标准和规范的有机结合,能使人们发现道德研究的新的认识层次。 苏联学术文献中有把道德问题作为系统来研究的某种尝试。很多学者试图对道德现象作结构与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960.
本世纪目睹了人类空前规模的罪行,还看到了伦理学的衰落,而后者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对上述第一个事态的解释深深归咎于人性时,第二桩事情的发展则必应归因于人的知性。伦理学之所以成为哲学课题中的“灰姑娘”,是各种潮流涌现的结果。我在这里特别要提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兴起和与之平行发展的欧洲大陆存在主义及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分支。逻辑实汪主义坚持事实和价值观念必须分离,存在主义则强调没有理性根据的选择。这两种哲学倾向导致相同的结论:对伦理学这一课题不必认真,在一个只重视科学权威判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