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120篇
  1986年   85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103篇
  1983年   131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80篇
  1980年   72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61篇
  1966年   49篇
  1965年   132篇
  1964年   105篇
  1963年   126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65篇
  1957年   56篇
  1956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解释-理解争论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给历史科学的或者更一般地讲,“精神科学”的方法论的自由性主张提供一个认识论基础,J.G.德罗伊森的《历史概论》(1858)和狄尔泰的《精神科学引论》(1883)首先把“解释”和“理解”作为专门的术语进行了区分。与被认为是以因果解释和定律论解释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相反,历史学和精神科学被认为是以作为“理解的艺术学”的解释学为基础的(施赖伊马赫,A.伯克)。这个两分法尤其针对的是较老的唯科学论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还原论(即  相似文献   
722.
尼采是能为人类提供永久的思想财富的寥寥可数的儿个哲学家之一。仅就尼采在哲学范围内的影响而论,我们发现在他的作品中至少有三种迥异的哲学类型。第一种是“形而上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权力意志可被解释为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尼采的相同事件的永恒循环之说也可依此解释。著名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723.
所指公理所指词语的每一次出现并非都是所指,选一点必须记住。现在我们要对定指作一分析。与大多数言语行为不同,所指很早以前就成为哲学家探讨的问题,至少可追溯到弗莱格(实际上可追溯到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倘若不能再早的话)。为此,我们将仔细地逐步展开分析,探讨许多哲学问题。我们将陈述的理论属于由弗莱格开  相似文献   
724.
对于古典认识论和近代开端时的科学来说,不存在发现与论证之间的关系问题。培根和笛卡儿把发现首先(如果不是唯一)理解为确立新的科学规律。科学家是运用可靠的研究方法,通过逻辑推理,从认识原理中发现新规律的。认识原理按其本性来说是绝对真的。对于培根来说,这种认识原理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经验资料;对于笛卡儿来说,这种认识原理是依靠理性直觉说明的最一般的科学原理、原则。对此应该补充说明的是:从认识原理中推导出新规律的逻辑方法,被认为是绝对可靠的,即能保证将真理性特征从前提传给结论。对于培根来说,这种逻辑方法就是消元归纳法;对于笛卡儿来说,这种逻辑方法则是演绎法。因此,认  相似文献   
725.
不久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西欧和美洲的哲学和社会学》这一集体著作(由M.A.敦尼克、B.B.姆施维尼耶拉泽、А.Г.梅施里夫钦柯、Т.И.奥依泽尔曼、А.Ф.奥库洛夫、Т.А.萨哈尔斯娃、С.А.爱非罗夫编辑),由于它结构的独特性和哲学史分析的特点,显然引起了兴趣。  相似文献   
726.
为了了解心理词典中语音与汉字的联结情况以及从音到形的加工机制,研究首先计算出了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音-形”激活概率(某个音节激活其对应汉字的概率),并通过一个听写实验来验证这种激活概率是否反映实际加工中的激活情况。结果证明基于语料统计得到的“音-形”激活概率基本可以预测实际的“音-形”激活情况,表现为:“音-形”激活概率越高的汉字被激活的概率和强度越高,并且有明显的优势字效应; 该统计概率具有可独立于其他影响因素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727.
在《巴别塔之后》中,乔治·斯坦纳(1975,24)评论道,“文本内嵌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所以,全面阅读一个文本,就涉及“尽可能地恢复价值与意图的直接性一一言语,实际上是在这样的直接性中发生的”。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斯兰研究一开始阅读和听闻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方式,并指出它在当代,对理解今天的伊斯兰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8.
通过分析克尔凯郭尔和费耶阿本德共同对人性整体化阐释的批判,本文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他们都批评道,在方法论上致力于探究客观性和抽象的关于人性的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无法捕捉人类经验的丰富性。二者论证说明:通过强加否定人性和实在具有复杂性的抽象理论,哲学和科学都有成为人类发展障碍的危险。他们二者采用的方式是在评价哲学理论和科学理论中坚持"存在主义"标准。克尔凯郭尔还评论认为,不宜把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类;在批判"科学世界观"不能容纳丰富的人类生活所必需的价值时,费耶阿本德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克尔凯郭尔的这些评论。本文的结论部分对二者主张中的一些分歧进行了评价,并肯定了对科学知识进行存在主义批判的价值。  相似文献   
729.
笛卡尔宣称上帝创造了永恒真理,并因此可以使诸如"2+1=3"这样的永恒真理失效。本文认为,笛卡尔的永恒真理学说是一种"直观知识",这种"直观知识"从"存在判断"中悬隔了出来。但永恒真理学说仍然悖论重重:笛卡尔保障自然规律的充足理由律是否定性的,数学真理既是永恒的,也是偶然的。换言之,笛卡尔并没有明确讨论上帝是否还能创造另一个数学世界的可能性。本文主张,"自然规律"在笛卡尔那里,其意义发生了变化:它们变成了出于同质性、依据几何学的方式建构与重建自然的蓝图。这是笛卡尔既主张上帝创造了永恒真理,同时也主张上帝需要一刻不停地保存永恒真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30.
本研究从三种宗教出发考查了一神论宗教的自我认知中的神圣和人类他者的表征。自我认知的概念是以叙事数据中的语义系统和情景知识为基础。考虑到认知图式形成中社会背景的重要性,本研究强调了比较宗教设计中的自我认知。样本包括60名指定的具有宗教背景的被试,对他们进行结构性访谈。在潜在语义分析(LSA)的计量模式中,通过比较自我和其它表征来绘出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图示。结果表明对所有的被试来说,在认知模式中的神圣表征与其父母相去甚远。与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不同,伊斯兰教徒好像是以自我认知为基础来表征人性的其它方面,这种自我认知主要参考对神圣的理解。在考查计量语义空间的时候,被试通常是通过与神圣和类似人物相应的方式来表征自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