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儒家心性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中庸》的成书问题是《中庸》研究的首要和基础的问题。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把《中庸》中最重要的范畴——"天命"与"性"、"慎独"、"中和"、"诚"与出土的竹简和帛书所涉及的相关范畴进行比较分析,或可能够揭开《中庸》成书问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界多从儒家经典解说的角度去把握经学的性质。儒家经典解说充其量仅为孔门"四教"中的"文",并不能代表孔子以来,包括汉、宋学在内"重践履"的特质,更无法涵盖荀子"数"与"义"有别的经学二分体系,贾谊为首的汉人"六法"、"六行"与"六艺"的经学三分模式,胡瑗为首的宋人"体"、"用"、"文"三分体系等有关经学内涵的探索成果。较周全的经学定义或可概括为:通过对"六艺"的研习,在日用行常中,对尧舜、文武等圣人之道精体实践以"成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周易》、金文“孝享”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苹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宇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料以及先秦早期文献,对“孝享”本义作出深入细致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易》墨“义利观”略论舒大刚梁启超先生曾论儒墨的根本对立,曰:“要而论之,利之大原出于天,而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此墨学之纲领也,其与儒教之根本差异处即在于是。”又说:“儒墨之异同比较,有最明显之一语,即儒者常以仁义并称,而墨者常以爱利并称是也。曰仁曰...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曲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崭新历程,成为我国思想文化进入新时代的标志性事件。2023年9月13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旨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示并提升在弘扬中华文明、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构筑自主知识体系方面的学术创作力和思想引领力。本组笔谈即是此次会议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虞舜时代开始,形成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结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最早构建了称之为"国之四维"的"礼义廉耻"核心价值观,而儒、墨、道、法等学派也都为思考和构建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做出了贡献,其中儒家的贡献尤为突出。在儒家那里,孔子首先揭橥了以仁、礼为双核的价值观,随后孟子和荀子又分别构建了以"仁义"和"礼义"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到西汉前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和五常的理论建构。至东汉章帝时的白虎观会议将三纲和五常捏合在一起,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余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