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9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道教"清静"既承续道家的"清静"观念,又赋予新的义涵。道教清静思想就是基于"道"的信仰,以"清静"作为体道证道的法则,依循"清静"蕴示的寡欲节制、谦退处下、因循而为、止恶扬善、去染得净的精神,在追求与道合真、生命完善中形成的有关人生修养、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体现突出修养特质和强烈入世关怀的理论特征,具体呈现为"至静为宗"的修养主张与"清静为基"的治道方针,其对今人生命修行和当下社会治理仍有独特的启示与价值。  相似文献   
22.
道教将出世解脱与入世修行相结合,具有重视现实伦理的特点。道教孝道观总体上吸收借鉴儒家孝道伦理,既有善事父母的基本要求也由孝推忠,将孝道泛化。但因道教宗教目标与儒家入世理想的差异,道教孝道观又有自身一些特征,主要体现为将宗教目标贯注于养亲荣亲的孝道内涵中、将孝道发展为保养身心的修炼操作技术以及在孝道观中推尊母亲的地位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3.
葛枭语  李小明  侯玉波 《心理学报》2021,53(12):1321-1334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思想)中的理想的人格特质, 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鲜有实证研究。通过经典文本的理论分析与心理测量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选取《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论述编制初测条目, 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总样本量 = 1916), 对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索, 并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结果表明, 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包含了智仁勇、恭而有礼、喻义怀德、有所不为、持己无争5个因素。此外还考察了其与大五人格、中国人价值观、自我和谐、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亲社会倾向等效标变量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
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清静经直解》,是《清静经》诠释史上少有的分章注解本,其作者即被后世尊为全真龙门派分支——金山派祖师的孙玄清。孙玄清视《清静经》为丹经,故延续道教丹道文本传统,以“十六”为其分章之数。他对《清静经》经文的数处整理,体现了当时道教神仙信仰谱系的变化和他将《清静经》作为内丹经典进行注解的诠释取向。  相似文献   
25.
火与灶神形象嬗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火神话之考察入手,进而探讨火神与灶神的关系,揭示其演变规律,说明其演变特点。认为灶神与火神本是同源;随着历史发展,火神与灶神才逐步分化,其演变的共性在于都经过了女性神─—两性神、配偶神─—男性神的过程,与火神相比,灶神在演变过程中还具有老龄化、世俗化、队伍扩大化等特点;同时,祭灶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赋予新义。  相似文献   
26.
三、玄蕴追踪 :南宋咏道诗爱国思想缘由探究南宋爱国主义诗人为什么雅好咏道诗创作 ?难道他们只是为了排遣精神苦闷 ?问题恐怕不是如此简单。其实 ,如对道门理论体系作一番冷静考察 ,或许会悟出其中的奥妙所在。众所周知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积累 ,建立并且逐步发展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道教是一个具有广大包容性的宗教 ;从思想渊源看 ,应该说道家思想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源头。而在道家的经典文献中就闪烁着爱国的思想光辉。以老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学派高举黄帝的旗帜 ,从《列子》到《庄子》 ,都把黄帝作为重要…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生命伦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人格完善与传统宗教精神的关系问题.指出人格完善的反面就是人格灾难。“法轮功”歪理邪说在生命伦理上的危害乃在于造成人格灾难,这种人格灾难在理论上就是背弃人文精神。作者通过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历程的回顾,指出了法轮功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分辨了邪教与合法宗教的界限,从人类生存哲学的范围阐述了传统宗教文化体系在人格完善教育中所具有的某些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8.
论道教拟兆     
中国古代,对于“征兆”问题一向颇为重视。先民力图通过征兆预测来事之吉凶。开初主要是以自然物象为征兆;后来则对自然物象进行模拟或抽取,并以人工符号作为其代表。这种人工符号便具有拟兆意义。在道教典籍中,有关拟兆的资料颇多,但至今缺乏研究。本文从文学作品《鼓掌绝尘》所反映的道教文字拟兆──签诗入手,进而搜罗《道藏》中的大量拟兆,分析其原型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力图透过这一窗口,以窥视道教关心未来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9.
恶性肿瘤性别差异表现在发病率、预后、治疗等多方面.生理结构、生活方式、工作、性格等流行病学因素是造成恶性肿瘤性别差异的外因,性激素及其受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性别差异的本质,且为恶性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基因多态、分子突变等深入研究成果揭示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0.
中共中央1982年“十九号文件”《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问世并非偶然,而是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之后对我国宗教问题进行历史省思的结果.从政治文化背景来看,“十九号文件”发布于“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后不久,它体现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敢于冲破禁区的实践勇气,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辩证看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它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宗教研究的最重要理论建树之一.在当今变化多端的国际社会背景下,重读“十九号文件”,更加感受到其高瞻远瞩的眼力与宏大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