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战斗在前沿     
四十多年来,《第欧根尼》始终在奋争,力争以其手中有限的资源来彰显人文科学在世界各地的进步。这份刊物的问世,归因于一个机构与一个人的巧遇。这个机构即是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它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将人文科学领域众多不同的团体重新组织起来;那个人便是罗歇·凯卢瓦,当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国际公务员。国际哲学和人文科学理事会想给自己配备一份机关刊物,在国际学术交流方面能够起到联结各个会员团体的纽带作用。罗歇·凯卢瓦的思想非常明确:他希望创办一份能够反映其“对角科学”概念的跨学科…  相似文献   
42.
八不中道之说, 是隋唐时期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 (549— 623年) 在疏释印度哲学家、佛学家龙树 (Nāgarjuna) 之名著《中论》 (Madhyāmakasāstra) 的《中观论疏》中, 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在吉藏的书中, 此种说法共四见: (1)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下第二, 明教用, 即是辨二智中道, 以佛智能说八不中道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用也”, 此言佛智依据八不中道, 息灭诸戏论, 即是教之作用; (2) “此之四人并不悟八不中道, 不发生正观, 故成四种失”, 此言诸家因为不理解八不中道, 故造成种种理论过失; (3) “论主体八不中道发生正观, 方…  相似文献   
43.
《维摩诘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运动初期出现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思想诠释活动中依据的一部重要哲学经典。该经梵本近由日本学者发现并初步整理发表,使得我们关于中古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获得了新的宝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选取该经中《入不二法门品》,先据梵  相似文献   
44.
190 3年 ,因变法维新而流亡日本的新学家梁启超撰写了一篇论文 :《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此文比王国维 190 4年以后在《教育学报》上陆续发表的几篇关于康德学说的评介文字 ,时间上尚早一些 (参见姚淦铭、王燕等整理的 :《王国维文集》第 3卷 ,北京文史出版社 1997年版 ,第 2 92 3 13页 )。故梁文是迄今所发现的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评介和研究康德思想之作。本世纪 5 0年代以后 ,梁氏这篇评介康德学说的论文 ,曾被选入两种重要的学术资料集中。其一是近代西学东渐思想资料汇编《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参考资料》 ,此资料集即以梁文作为…  相似文献   
45.
我需要我的记忆,它们是我的文件……如果你去呼唤记忆它却不中用,你只得等待它不速而至。纽约艺术家路易丝.布儒瓦寻求对于“痕迹”的初步理解:三段轶事古代哲学家认为,三段轶事足以勾画出一种哲学气质。我一接到参与这项三重议题即“痕迹、印记、遗迹”的研究的邀请,三段轶事即刻浮现于我的脑海。我将用这三段轶事来建立一种对痕迹概念的初步理解,随后我们将从一种更为哲学的视角来探究这个概念。*第一段轶事将占据大部分篇幅,它与我学生时代生活的记忆相关,那时我在卢森堡的一座男子公立中学读书。在我上顶级班时,我和我们班同学被邀请去…  相似文献   
46.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分为南欧、西欧、中欧、北欧、东欧5个地区。欧洲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的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欧洲承袭希腊及古罗马文明,后又与基督教文明交融出光辉灿烂的西方文明。15世纪的文艺复兴,使欧洲的各种文艺形式都有辉煌的成就,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有惊人之作。  相似文献   
47.
通过文献回顾,探讨丧失、创伤及人类复原力问题,以期促进人们对复原力的理解并为灾难创伤后民众的心理复原提供一些理论根据.研究发现,复原揭示的轨迹不同于恢复过程,面对丧失或潜在创伤时复原力比通常人们想象的更普遍,并且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如果人们在近代中国哲学思想的脉络中读解近现代中国佛教思想史,则近现代中 国佛教的思想活动也就是近代中国哲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对近代中国佛教思想活动 的解释和理解作方法论的省察,对于广义的中国哲学研究也就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思索的意义。本 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研究近代佛教尤其是欧阳竟无先生佛教思想的经验,对此作了认真的探索。文 章将近现代佛教学者关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的理解范型概括为三个类型:即欧阳竟无的范型,陈寅 恪的范型及牟宗三的范型,作者在对以上三个范型所作批判省察的基础上,最后提出了一个“面向 中国佛教思想创造自身”的新理解范型。  相似文献   
49.
正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存在,也是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缘起的意思是说,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或过程。或者说,一切现象的存在都是各种条件和合而成。如果从空间方面说没有自性,从时间方面说则无常性,无自性即空,空是一切事物生起的条件。佛教一般将《中阿含经》所说的"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视为对缘起的最早解  相似文献   
50.
8月1日至4日,由西藏民族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共同主办的佛教文化与西藏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藏传佛教文化对西藏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藏传佛教当前的发展情况、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问题提交了论文,展开了深入探讨。为展示此次研讨会的成果,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取了《藏传佛教健康发展的若干要素》、《宗喀巴佛教改革的启示》、《加强藏传佛教的文化建设》、《当前藏传佛教文化认知现状及其对策》、《引导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健康发展》、《藏族吉祥符号的意蕴》等6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