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问卷编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问卷调查法研究中的经验和策略,阐述了在问卷编制和预备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易犯的错误和常忽略的问题,为研究人员具体操作提供了可遵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绍华 《心理学报》1990,23(3):92-100
利用“1979—1988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数据库”,根据选定的几项有关质量的指标,分析了十年来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水平,发现有些方面有进步,有些方面无进展。进步最大的是统计方法,十年来取得长足进展;被试数量10年内共362665人,工作量巨大,4—16岁是研究的重点。研究方法有进步,目前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测量法和理论分析法,测量法发展较快;从问题提出的形式看,代表较高水平的研究—深入型研究所占比例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88年下降较为明显,而重复性研究却呈上升趋势。创新型的研究虽然量不大,但有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文献著录的引文量明显低于世界平均值,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值。在引文类型上,引证图书略高于引证期刊,这与国内外科技文献引证期刊为主的调查结论不一致。引文文种以中文和英文为主。引证近5年的文献比例较低,文献更新速度较慢,且十年中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论了有关支持精神分裂症遗传理论的心理学文献,评论了四个研究方面:精神分裂症的生理学方面,精神分裂症在总人口中的发病率,精神分裂症在家庭成员中的发病率,以及控制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的研究。这个文献没有发现支持遗传理论,而是用心理病理学的社会模型能更好说明。  相似文献   
14.
北京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北京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被试为 13~ 19岁中学、职高及技校在校各年级学生 4193人 (男 10 86人 ,女 2 387人 ) ,用自编的中学生消费问卷、青少年亲子关系问卷、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量表进行集体施测。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消费价值观包含保持勤俭传统、追求现代生活和消费压力 3个因素 ,北京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是倾向于保持勤俭传统 ,贫富差距和消费能力的差距对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没有构成压力。因素分析结果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分为谨慎型、流行型、实际型和攀比型 4种消费行为类型 ,谨慎型消费是北京中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流。消费价值观与消费行为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化理论对影响青少年消费价值观和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亲子关系都对青少年的消费模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年《心理学报》复刊,标志着我国心理学新时期的开始,至今已十年了.如何评价这十年来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我们试图通过对十年中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调查,来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动向.为此我们收集了14种心理学期刊和97种相关期刊上有关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的文献共2274篇,建立了1979-1988年我国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数据库,经过参考有关文献,请教有关专家,在反复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确定了对这些文献进行数量和质量测量的标准,从各领域文献数量随年度变化趋势、研究的一般水平、研究者和期刊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心理学中的知觉和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专门领域是比较新的,但它所研究的问题,却可追溯到历史的早期,通常人们总是对本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别感到兴趣,往往把其他民族看作低级的甚至是劣等民族。很多传统的社会集团往往把他们自已简单地称为“人”,言  相似文献   
17.
一、通过文献发表的数量分析各领域进展情况 1.共收集到近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章2274篇,在当前发行的5种主要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学报》,《心理科学通讯》,《心理发表与教育》《心理学探新》、《心理学动态》)中。十年来共发表了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文献  相似文献   
18.
石绍华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48-56
心理学对文字认知的研究几乎和心理学整个历史一样长。早在1885年,Cattell就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用速示器呈现字母或词,发现10ms可以阅读3—4个无关字母,2个无关系的词,4个有联系的词。从词中识别一个词比在字母数相同的无意义字母串中识别一个字母要快。Erdmann等还发现,命名一个词的时间比命名一个字母还要短。对这一现象,Cattell称之为“词优效应”。自从Cattell提出词优效应以来,心理学在文字认知方面的研究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五十年代初期,这类研究才又出现在西方文献里。从七十年代到现在,词优效应受到广泛的注意。为什么要把词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呢?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读的是句子,词是在句子里的,研究对词的知觉能帮助我们了解阅读吗?一个人在速示条件下读得越多,他的阅读技能就越高吗?Hoffman(1972)对1—8年级儿童做的实验表明,正是这样。除此之外,这类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模式识别、记忆结构、说—写关系及一般认知功能。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盛行以来,文字认知更成为热门课题,这是因为认知心理学尽管研究领域很广,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就是:经验与知识是如何进入人脑中存储的?这些经验、知识是怎样与外界输入的信息交互作用,以达到各种不同的认知目的?对文字的认知,恰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问题,并且研究起来比较方便,它就自然成了研究的重点。一百年来,人类对自己的文字认知过程有哪些发现?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这我们对文字的识别?本文通过介绍词优效应的发现与研究、对词知觉单元的探讨、文字认知中听觉和视觉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识别模式,回顾了文字认知研究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魏明庠  石绍华 《心理学报》1981,14(4):98-102
为了纪念中国心理学会建会60周年,我们以编辑部的名义,向我国部分老心理学家及在京的一部分中年心理学家进行了采访。这些老心理学家有:唐钺、周先庚、吴天敏、林传鼎、陈立、胡寄南、左任侠、卢于道、高觉敷、张焕庭等。他们谈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我们将这些意见汇集成文,以期对我国的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