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自公元420年宋朝建立,至公元589年陈亡于隋,在中国的南方先后经历了宋(420—478)、齐(479—501)、梁(502—556)、陈(557—589)四个朝代,史称南朝。以京都建康为中心的南朝佛教可以说是东晋贵族佛教的延续和发展,虽然朝代的变迁令人目不暇接,但历朝的统治者及庶民百姓大都崇信佛教,南  相似文献   
162.
传统、现代、后现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三重视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转型时期,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样一个相对有限、短暂的历史时空内,蕴含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这三种在西方有着巨大历史跨度的不同的文明类型和因素。这种特殊的历史阶段,展现出中国社会多元化的文化景观。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三种殊异的文化因子,处在不断的交锋、冲撞与整合中,并造成了社会文化的多重矛盾与危机。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生活以及道德观念中的剧烈冲突,就是这一大的文化矛盾的一个折射。因此,要对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基本状况做出恰当的判断,并对其过去与未…  相似文献   
163.
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玄女的起源、职能及演变邢东田本文引证大量历史文献,勾画出玄女神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玄女源于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汉魏两晋时期她身兼房中术神、战神、丹药神、术数神等多种职能,是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和黄帝之师。在此期间,玄女被纳入道教之中,地位更加显赫。宋以后...  相似文献   
164.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印度,于两汉之际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初传我国内地并逐渐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65.
有一个一无所长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生活得非常无聊。于是,他就去拜访一位哲人,希望哲人能够给他的未来指明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66.
一段时间以来.鲁迅先生颇含贬义的所谓“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被某些道教学者误读为是“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肯定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一个科学的论断”,“纠正了长期以来在国内外都流行着的一种学术偏见”。这种做法虽然遭到一些学者的反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纠正,反而愈演愈烈,成为道教学界的主流性观点。不但给我们的学术研究带来一定混乱,而且还以讹传讹,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事实上,如何理解鲁迅先生这一“名言”,已经成为一桩必须认真对待的学术公案。  相似文献   
167.
巴特的神学思想代表着二十世纪西方最富思想力度的神学言说。本文认为卡尔·巴特的神学思想由三种形态所构成一、危机神学;二、辩证神学;三、教义神学。从历史的角度,紧密结合时代,本文对巴特的神学思想历程作了一次初步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8.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田永胜学术界认为王弼易学扫象阐理,一改两汉象数学派气象。本文对照两汉象数易学的残存著作,重新对王弼易学思想做了一番研究后,发现王弼用了不少象数易学的注释,有的甚至与象数易学家们的注几乎完全一样,也用了一些象数易学的解经方...  相似文献   
169.
伴随着大学在欧洲的出现,修道院的圣言诵读逐渐被学院的神学课程所取代,这使中世纪成为圣经诠释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本文以中世纪基督教神哲学家圣维克多的休、阿奎那与波纳文图拉为代表人物,综述他们对教父释经传统的继承,包括评注圣经书卷的原则和方法。他们的圣经诠释显然是围绕神学框架而展开,但是,随着亚里士多德哲学与阿拉伯思潮的引入,以及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系统化,圣经诠释亦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0.
生产力的质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物质能力的水平。生产力的量,则是标志生产力质的范围和等级的范畴。生产力的质和量在“社会现有的标准条件”中得到统一。所谓“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