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通过检测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浆N末端血清脑钠肤前体(NT proBNP)水平与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探讨其早期监测意义.共77例观察对象,其中12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老人为对照组,65例老年糖代谢异常组患者根据空腹血糖(FBG)和糖耐量2小时(OGTT2h)血糖水平分为空腹血糖受损组(IFG) 14例、糖耐量受损组(IGT)23例和2型糖尿病组(DM)28例.各组均检测血浆NT- proBNP水平和无创超声监测FMD.随着血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比较正常组,糖代谢异常组的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P<0.01),FMD调节下降(P<0.01);糖代谢异常发展过程中,IFG阶段FMD即出现舒张失调(P<0.05); IGT阶段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有意义并达到无症状心衰诊断标准(P<0.01),且FMD出现舒张过度调节,提示收缩和舒张功能双向调节不良.空腹血糖升高增加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害,当FBG合并(或)餐后血糖升高,血浆NT- proBNP水平升高可以成为早期预测慢性无症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因此,关注老年糖代谢异常早期阶段进程,并联合血浆NT- proBNP水平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监测,不仅对靶器官保护具有早期预警意义,而且是临床控制血糖管理的重要而简易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12.
威尔豪森在其《以色列史绪论》中提出著名的来源批判理论。本文论述了这一诠释方法提出的背景以及主要内容,也探讨了威尔豪森的来源批判及其对以色列史的重构,评述了威尔豪森之来源批判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对圣经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413.
本文分析明儒王船山的卦变说,主要参考了《周易内传发例》第十节论卦变的文本,以及《周易内传》相关的注文。首先,讨论船山卦变说的三个体例,说明船山确实讲卦变,不是义理式地泛论卦变。其次,讨论船山如何理解"变",理清船山为什么反对朱子变占图。再次,把船山卦变说与虞翻、朱子的卦变说做比较,寻求各家论卦变背后的思想背景,从而界定船山卦变的易理基础,以及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14.
王弼注《易》有返归《易传》的强烈企图。从他的《周易略例》对解《易》的原则说明中,可以知道他特别重视《明象》及《明彖》,并把问题的讨论集中在阴阳符号的卦爻结构的启发上。王弼综论卦爻之义的背后则是他对天道的基本认识。由于王弼视天道为一系列的展开,所以其“意象言”之说与之成一类比的对应,由这一类比而产生了王弼在言说时独特的论述文法。在《老子注》中,“言、象、意”可以被代换成“名言、称为、无称无名”,这不但是作为一种论述的方法,而且可视为道在名言世界的一种实践。王弼既然在《周易略例》中提出“言象意”说,那么他的《周易注》是否也依此一方法而成?其次,王弼注《易》的方法,究竟使读者对《易》产生什么新的认识?凡此二点即为本文所关心之重点。  相似文献   
415.
一诚 《法音》2006,(8):3-3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在举世瞩目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取得巨大成功、圆满闭会后不久,我们又相聚在风景如画、历史悠久的大理古城举行座谈会,贯彻落实论坛达成的共识,正可谓因缘殊胜、法喜充满。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远道而来的  相似文献   
416.
一诚 《法音》2006,(12):3-4
(2006年11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未来十五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是指导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通过,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全国各民族佛教徒无不欢喜赞叹、热烈拥护,我们佛教界要积极学习,认真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作出贡献。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对各宗教团体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新课题,…  相似文献   
417.
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偏重于本体论的研究,到偏重认识论的研究,再到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性的研究。目前,哲学不仅已从自然和历史中驱逐出去,而且已从思维的领域中被驱逐出去,剩下的只有一个纯粹的方法论领域。这个领域的核心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是对一切直接知识的反恩,即是对认识的认识,是探求认识发展道路的。因此,所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严格说来,应该是作为思维的思维与作为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18.
1.前言自从1955年列维-斯特劳斯发表《神话的结构》以来,已有30年了。这篇论文对于神话研究的方法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后,他又继续发表新作,主要有《阿斯狄瓦尔战功歌》,集神话研究之大成的《神话学》四卷本——卷一《生食与熟食》,卷二《从密到灰》,卷三《饮食方式的起源》和卷四《裸人》。看来,这些著作基本上完成了他的神话研究工作,后来在他关于神话的一些讲演中,并  相似文献   
419.
本文作者主张的唯物论乃是一种“人学的唯物论”,他认为“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是彻底的唯物论”。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近代各种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并阐明了他(作者)的“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第二部分,是以“人学的唯物论”的观点为中心,通过对于各种哲学的批判,说明了作为哲学上三个部门的“存在论”、“认识论”、“实践论”的关系。在作者看来,只有人学的唯物论才能具有三者密切的关系。最后,第三部分,是从“我与世界”、“必然与自由”讲到“自然主义”=“人本主义”,阐述了人学的唯物论的世界观。所谓“人学的唯物论”,作者认为,就是“把主观看作是身体、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是人的唯物论”。他把主观和意识分开,把主观看作身体。当然他也承认客观的存在并承认它是基础,因为不承认这点,那就不会是唯物论;但他却不承认客观的存在是真正实在的东西,认为如果承认它是实在的东西,同时就必须承认主观和主体是实在的东西。所以他说:“把主观和主体看作是实在的;同这个实在的主观及主体相对立并且脱离这个主观及主体而独立的客观,就是真正实在的东西。”因此,作者把“那种把主观和主体完全加以观念化而主张只有客观实在性才是实在的唯物论”叫作“客观主义的唯物论”。他并批判说,这种唯物论可以说是“实在论”,是同“客观唯心论”及唯心论一脉相通的;甚至可以走到“武断论”。这种批判,我们绝对不能同意。我们认为,同唯心论一脉相通的,正是“人学的唯物论”。我们看,“人学的唯物论”所谓的“主体”,显然是受了存在主义的影响。存在主义是从主体超越到“无”和“神”,这当然是唯心主义;但是,虽说“人学的唯物论”是从主体超越到自然、存在和历史,但也不能如作者所说是唯物论,而却是一种唯心论。因为他认为不承认主体、主观的实在性就不能承认客观、存在的实在性,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的实在性。这显然不是唯物论,而是二元论或折衷论,结局还是唯心论。  相似文献   
420.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