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9,32(3):349-356
金布尔的研究证实西方心理学中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倾向的存在。科学主义的盛行和对经的不满与反动,实证主义,现象学和释义学的影响,学派和组织的门户之见是心理不中形成两种文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科学模式与人文科学模式的对立,方法中心对问题中心,价值中立说对价值负荷说是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对立和分裂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成为学术界一些人的共识。研究道学者,研究道教者,代不乏人。其中广为人们称颂者就有陈撄宁、易心滢等道教前辈,也有陈垣、许地山、汤用彤、王明、潘雨廷等儒释道兼通的一代学人。他们的著作至今仍是好道者不可或缺的必读书。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研究领域更是欣欣向荣,许多创造性见解,发人深省。在我们为道教研究的蓬勃发展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不难遗憾地发现,作为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文化的明显标志的内丹仙学却少有人问津。可是,不对丹道学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索,所作的道学、…  相似文献   
113.
试论现象学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学中人文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象学对于心理学家来说,它的意义是明显的:支持了意识的研究、内省方法的使用,并且为表象等内在心理现象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现象学的科学观是一种非实证主义的观点,为人文主义心理学家以非自然科学模式塑造心理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作为一种方法论,它与实证主义的方法论截然对立,它在心理学方法论上的特色是整体描述、问题中心、非还原论等原则。  相似文献   
114.
婴幼儿说明性身势的发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街生 《心理科学》1999,(6):567-568
1引言说明性身势是有意识地发出来帮助语言说明问题的身势,也就是说在这里语言表达与身势表达试图结合起来,因此与语言的关系相当密切。从理论上讲,说明性身势是婴儿开始理解语言后才能发出的,说明性身势的发展体现着身势与语言在表达上有意识地靠近。本文试图在调查和有意识地观察的基础上.谈谈婴幼儿的说明性身势在发展上的某些特征。2功能置换说明性身势的交际功能相对于语言而言在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有个功能置换的过程。在调查儿童对“哪里”问句的理解时,通过下面四种句型对儿童进行调查:Ⅰ.哪里+VP(哪里有球球?)Ⅱ.…  相似文献   
115.
认识辩证发展的思维机制初探胡珍生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辩证过程,其中有认识与客体的相合、相离的过程。本文探讨其思维机制。一是形象思维的中介作用。这种中介作用是通过表象和意象两个环节完成的。表象又有个别与一般之分。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16.
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价值问题,早在30年代批判当时绝对主义天皇制意识形态和封建的、资产阶级道德的脉络中,从与道德的阶级性、社会性的联系中就有零散论述。战后初期(40年代末期),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理智论倾向和“无视人的问题”,展开了“主体性争论”。其中,在关于“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主体性中历史的社会的认识与自我的  相似文献   
117.
《周易外传》是王夫之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此书里,王夫之提出了政治活动中一系列值得深思的政治哲学问题。他阐发了政治活动中"智统四德"的政治理性,强调了"智"对于"四德"的引导作用,对传统社会里过多地讲"智依四德"的倾向作了合理的纠正;在社会公正问题上,他强调了"大公于百姓"的"无心"的观念;在政治目标方面,他强调"依人建极",只有体现"乾坤之全"的道或者政治设计,才足以成为合理政治的"中和之极";他反对"专一之主"的独断,提出了《周易》式"民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8.
蔡博生 《天风》2009,(11):14-16
随着农村人口大量迁移至城市,城市逐渐成为教会事工发展的重心,城市教会的牧养也愈发引人关注。而经过了若干年的牧养积累,城市教会的牧养重点也从原来单一的牧养模式开始转型走向多元,而多元的牧养模式为团契生活带来契机和土壤。  相似文献   
119.
霖涌  健生 《天风》1995,(3):20-20
某教会在开培灵会前计划会议费用1000元,然而在会议中,主人为了显出阔气、潇洒,大吃大喝,结果费用大大超过计划,高达4000多元,使人闻之骇然。  相似文献   
120.
王堂生  杨春亮  钟年 《心理学报》2020,52(11):1266-1277
为检验前置测试是否可以有效地提升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参与实验的老年人被随机分为有前置测试的实验组和无前置测试的对照组,在实验1中学习了5列单词,在实验2中记忆了5列日用品,在实验3中学习了4段讲座视频。结果表明,实验组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记忆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的老年人。结论认为,前置测试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干扰降低与学习参与相结合的“加减”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提升老年人记忆的前向测试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