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一)知觉过程的探讨对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知觉是指个人鉴别、选择、组织和说明各种刺激物使之对个人具有意义的过程。知觉并不一定能准确地描述环境,而往往受知觉者的需要、愿望、价值观和性格的影响。职工的知觉和知觉过程的性质对管理人员的重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看出来:1.象莱温(Lewin)和其他人所指出的那样,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环境是怎样看为根据的,并且对世界的看法各个人之间是大不相同的。例如,管理部门要求更努力工作的指示可能被有抱负的年轻管理人员看成是组织中提升的方法。但这同一指示可能被工厂的工人  相似文献   
12.
在現代資产阶級的認識論中,最流行的真理概念是实証論的概念。实証論的信徒們仗着援引“經驗事实”、“物理材料”、数学和邏輯学的概念及范疇、認識的“实际”結果等等,使得实証論的認識論在資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界中受到很大的欢迎。唯心主义哲学的一切認識論的概念(对于新实証論的真理概念,也完全可以这样說),都是随便抽出复杂而矛盾的認識过程的某一方面,將它絕对化,变为不可动搖的教条,而使認識同自然、物質脫离。同时,不同的認識論的概念將認識过程的不同方面絕对化;使这些概念不同于其他唯心主义的概念的  相似文献   
13.
1.資本主义社会和現代資产阶級哲学恩格斯把他研究費尔巴哈的一本書叫做“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終結”,这并不是偶然的。的确,費尔巴哈是最后一个偉大的資产阶級哲学家。1848年的革命也是資产阶級哲学史上的一个轉折点。从此以后,資产阶級哲学就开始了一个低落和衰退的过程。唯物主义的哲学学說为实证論的不可知論所代替,而康德、費希特和黑格尔的德国古  相似文献   
14.
L·德·布洛衣最近發表了一本書,題名为“微观物理学的新远景”;作者在这本書里蒐集了四年以来他所發表过的論文和講詞,因此內容是多样性的,但大致可分为兩个部份:第一部份包括理論物理学的一些問題,第二部份的范圍此較广泛,它包括科学史,科学普及問題,思維和行为,科学教育和文艺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5.
一、起源 馬尔庫茲說,哲学上的“实用主义”这个詞,此希臘的“实用”(实践,效用)这个詞的含义广泛得多,它意味着:理論服从于实踐,思維服从于效用。 馬尔庫茲說,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士在他1907年發表的“实用主义”一書中指出,“实用主义”是由数学家兼哲学家皮耳士(1839-1914)在他1878年一月在“通俗科学月刊”杂誌中,以“怎样使我們观  相似文献   
16.
1.为何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很难设想,一场关于现代世界可能前途的讨论,或一场关于未来人类生活之潜在可能性的讨论,能够不立即集中到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来。若不致力于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就不能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大多数重要问题作出分析。科学技术在许多不同的层次上直接与我们的希望和忧虑联系着。科学技术已经给了我们关于什么叫“舒适”的标准,给了我们以前不敢梦想的技术奇迹。而它们所允诺的就更多。然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家为自己确定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发现范畴并对之进行分析。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可以从恩格斯的如下论断中表现出来:自然过程、人类思维和社会历史现象全都受单一的一组最普遍规律的支配。由此可以推出,如果存在着这样的规律,那么也必定相应存在着一些普遍的、作为这些规律的相应构成内容的范畴。至少这个看法的明显推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哲学知识的构成问题:哲学知识是依据什么思维步骤发生的?认识如何从非哲学的生活中产生并成为真正的哲学知识? 在历史上,哲学被认为是跟自然生活的一种决裂,非哲学家与哲学家都认为是这样。对于非哲学家来说,这种决裂是某种“反常的或偏颇的现象”(即跟自然生活所确定的健康行为的常规的决裂),是一种“首足倒置”,而哲学家则认为这种决裂是离开简陋的、虚假的洞穴阴影和进入完全真实的现实,是朴素的思维方法中的革命。然而,我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才离开阴暗的洞穴的?这个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译出的是布伯尔的《人的问题》(Das Problem des Menschen》海德堡1961年版)的结束语。作者以“第三者”的姿态出现,批评了自康德以来德国思想传统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潮,提出一套否认阶级关系、“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主张人与人“接触”、“交往”的所谓“居间者”理论。作者说集体主义现在处于鼎盛时期,因此他号召人们“揭竿而起”,反对集体主义,即马克思主义。显然,这是一种反动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只不过采取了更加虚伪、更加迷人的手法罢了。  相似文献   
20.
“一切赞颂,只归真主——诸天的主,大地的主,全世界的主!天地间的伟大,只属于他: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古兰经》(45: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