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21.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有 《学海》2001,(2):19-24
本文从人类的审美活动出发,对哲学的根本特性--反思性--进行了系统的本体论追问与论证,从而以新的理论视野阐释了哲学反思的生存论根据.本文认为,有必要从"审美维度"出发理解"哲学反思",因为"哲学反思"的根据是人的"存在",而人的"存在"在"审美"活动中本真地显现.从"审美维度"出发,就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关注、守望人的"存在"的"哲学反思"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敞开和确证"哲学反思"的合法性,为进一步建构、发展哲学提供本体性的生存论根据.  相似文献   
722.
文章针对学术界普遍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的主流观点,对经、礼关系和“法典”一词的古今含义进行辨析,认为把《白虎通义》视为“经学”和“法典”都是不够准确的。文章随后分析了汉礼的制作过程和汉章帝制礼的主观意图,认为《通义》是章帝为制作汉礼而预先对诸礼义理和礼制框架进行甄别与审定的产物,它直接派生了章帝命曹褒撰定的《汉礼》,因此把它定为"礼典"是比较恰当的。  相似文献   
723.
为探讨失恋经历对爱情相关刺激注意偏向的影响,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有、无失恋个体在加工积极和消极爱情信息时眼动和ERP特征。通过2个实验结果发现:在总注视时间和注视点个数眼动指标上,图片类型和失恋经历的交互作用达到统计显著水平;有失恋经历被试比无失恋经历被试对消极爱情图片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更长。积极爱情图片比消极爱情图片诱发的N1波峰更大,有失恋经历被试对积极图片的N1潜伏期显著快于无失恋经历的被试;有失恋经历被试在积极爱情图片上的P1波峰小于无失恋经历被试。研究表明,有、无失恋经历被试对爱情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存在眼动特征和神经生理上的显著差异:有失恋经历者在行为上对消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趋近偏向,而在神经生理上对积极爱情图片存在注意回避倾向。  相似文献   
724.
覃晓静  王亚 《心理科学》2023,46(1):34-41
研究以眼动追踪的方法探讨线索聚焦性对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 PM)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1中,28名被试完成了线索聚焦和非聚焦两类PM眼动追踪任务。结果发现,个体在聚焦和非聚焦两类PM任务意向维持、意向提取阶段上均表现出不同的眼动加工特征。实验2中,研究进一步对线索聚焦和非聚焦两个PM任务中PM线索词重复次数进行平衡,并重复了实验1的研究结果,说明实验1所观测到的效应不是PM线索词重复造成的混淆,线索聚焦性影响PM的意向维持、意向提取过程,研究结果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725.
认知心理学归类理论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丽虹  王才康 《心理科学》1998,21(6):540-543
概念和归类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大千世界纷坛繁杂.人们正是通过概念和归类才在心理上把这个杂乱无章的世界条理化。概念是对一类物体的心理表征.归类是根据概念把一系列的例子选择出来。但在很多情况下,二者表达着近乎相同的意思,因为二者都涉及到事物的心理表征。在早期的研究中.归类理论多把相似性(similarity)作为其理论基础,也即把相似性作为归类的依据。但后来的研究发现,归类仅仅以相似为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基于相似性的归类理论有很多局限性。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了一种崭新的归类理论──基于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726.
谈《三坟易》的校误与正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三坟易》的校误与正文王兴业《三坟易》又名《三皇易》,包括伏牺氏《连山易》、神农氏《归藏易》、黄帝轩辕氏的《乾坤易》。《三坟易》见于《汉魏丛书》的《古三坟》、宋李过《西溪易说·原序》、明吴校本《三坟》(陕西周至县王子奂先生收藏)、明陶宗仪《宛委山堂...  相似文献   
727.
有一位青年,从小就幻想做一位大科学家,然而他读书却极不用功,还经常说大话、空话。他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极为羡慕,于是,就缠着爱因斯坦,请求爱因斯坦说出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他弄得实在不耐烦了,就写了这样一个公式:A=X Y Z。那青年看不出其中的含义,就请爱因斯坦加以解释。爱因斯坦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没等爱因斯坦说完,那青年急切地问道:“那么Z呢?”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相似文献   
728.
729.
平凉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是甘肃道教第一名山。这在道教还未形成以前,平凉崆峒山就有道家神仙隐居修炼,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上自帝王,下至民间,都知道这座名山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皇、汉武都曾到过这里。在《庄子》一书中记有,据说,黄帝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很有道行,便竭诚去问“至道之精”和“治身之道”。广成子答复说:“至道之精,渺渺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可以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形未尝衰”。广成子的回答,正是道祖老子提倡的清静无为和“形神相守,长久之道”的意思。  相似文献   
730.
在今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关系也是生产力”。如果说:“科技也是生产力”的口号反映了中国走向现代化对科技的重视和渴求,那么,“关系也是生产力”的提出是否透露了现时代的某些信息?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交往是流动态的关系;关系即凝聚态的交往。在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