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1.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五志,即“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明确了情志的产生以五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当五脏发生虚实盛衰变化时,往往对外界某种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而有情志异常的相应表现。《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马莳注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