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9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美国哲学家克劳弗写了《西方文明的基本价值》一书,吹嘘资本主义世界把人当成最高目的,并诬蔑社会主义制度使人的个性遭到摧残。本文就是从批判克劳弗开始的。文章的第一部分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对西方文明的美化。指出在社会主义以前的各阶级社会里,由于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人们始终受着自身的活动及其产品的统治,所以是异化了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情况更加发展,一切生产关系都变成人类劳动生产物之间的关系,人变成了“抽象的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成为目的,个性自由、人人平等都是虚伪的词句。要消灭这些异化必须首先消灭私有制。第二部分驳斥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的诬蔑,论证社会主义如何消除异化,把人作为世界上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确立起来。作者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不再是异化的劳动了。个性得到真正自由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国家、纪律、组织、劳动分工,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化。只是在意识范围内还存在异化,这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除。文章中暴露出作者许多修正主义观点。如以抽象的异化理论代替具体的阶级分析;绝口不谈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行动,而胡说什么以“真正人道的道德原则战胜不道德的社会,战胜这个社会与工人相背离的道德”;抹煞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区别,说什么“人不再是阶级的人”,人与人之间“不是敌人,而是朋友”;鼓吹全民国家的谬论;认为意识形态范围内存在的“异化残余”不必通过阶级斗争,只要通过“发展社会消费基金的办法”即可消除;甚至把共产党人说成是为了人道主义、为了人而斗争(根本不提与谁斗争)的战士等等。  相似文献   
22.
一在现代被提出并得到发展的哲学思想当中,关于妥当性(Geltung)的问题,无疑是最显著而又最根本的问题,正如E.拉斯克所主张的,它必然是明显赋予20世纪哲学界以最根本的新生命,并引起最根本革新的问题。然而妥当性哲学,今天仅仅是趋向于逐渐发生的时机,它的根本思想今天还不能说已经确立了。围绕这种根本思想有许多复杂而艰难的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作为整体的发展决不能认为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从哲学界(其中特别是德国哲学界)总的趋势来看,妥当性哲学就不单单是巴登学派的思想,如果将妥当性这一概念扩展而言,显然也可以将它看成哲学界的中心思想和根本倾向。在这里我试图对胡  相似文献   
23.
现代法国哲学中解释学的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解释学在法国哲学中的位置如果一般而言,没有不带“解释”操作的哲学思考的话,那就可以说,任何哲学都或多或少是“解释学的”。在这里必须严格使用这两个在日语中容易混淆的词。说解释学,显然就是表明一种哲学立场。“解释学”(hermeneutique)一词从语源上说是来源于希  相似文献   
24.
现象学建立在明确要求作为其基础的四条原理之上。第一条原理是:“有多少外表,就有多少存在”,这条原理是从马堡学派那里借用来的。比起这个含糊的命题来——因为“外表”这个用语含义模糊——我们更愿意使用“有多少显现,就有多少存在”这种严格的说法。  相似文献   
25.
现象学的现象毕竟与希腊人的显现没有什么不同,尽管有一些虚幻的意义被赋予了消失在对事物的关系中的所谓主体性。所有扩展到了我们的悬搁的对主体性的批评,都是没有根据的批评:它们充其量只能指责主体性概念不能很好地思考——例如它只从本体方面思考——它们所依靠的显现,而这种显现就是世间事物的显现,它们从来也不思考与此不同的显现。因此它们仍然囿于它们所批评的东西之中,但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正是在这里,在要  相似文献   
26.
“日本哲学的现状如何?”这是海外客人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如果看看日本设置哲学系的国立和私立大学的统计表,统计一下讲哲学课的教员人数和专攻哲学的学生人数,那会令人大吃一惊。就人数来看,日本大概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如果按占国民的比率来看,日本可能居于第一位。在大学、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