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不真实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替换的一种思维过程.它是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然后表征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未发生的心理活动.本文以17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境模拟技术,研究结果的接近性和不同等级的分界线对反事实思维及满意度的影响.实验一表明,结果接近分界点较结果远离分界点时,被试产生的下行反事实思维要多.当结果的效价为成功时,更易引发反事实思维.实验二发现上行反事实思维随成功的等级变化而呈整体上升趋势,个体对结果的满意度随成绩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新的世纪,要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艰巨性,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复杂性,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新的世纪,实现了“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为各种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铺平了道路,也为腐朽意识形态的传播制造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3.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与私德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公德与私德概念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本文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把道德行为必然具有的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的场域三个要素作为向度来划分公德与私德.指出公德主要是个人以社会成员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利他行为中体现的德性.私德主要是个人以私人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在私人领域行为中体现的德性,在利己行为中体现的德性.  相似文献   
14.
晨听鸟啼     
昨日晨起,忽听西邻阳台上传来声声鸟啼,那声音吟得极不自然,有些凄楚,时而伴有鸟翅的“扑棱”声。好奇中我探头张望,原是邻家阳台头天晚上新挂了两个鸟笼,笼中有四只不肯遭禁的乌儿,在那上蹿下跳的挣扎,透出一股不愿服输的野性。询问邻家,介绍说是儿子周末在山上捉的野鸟,一对杜鹃,一对黄雀。邻家老伯责怪:这野鸟还是回归自然的好,不知年轻人是啥心态,天性是在天地间飞的乌儿,为什么要强行改变它们的生存环境呢?  相似文献   
15.
徐悲鸿先生提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确,素描能很有效地解决中国画造型基础训练中的一些问题,而且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早已形成完备的系统,素描成为中国画的造型基础训练方式,对中国画的影响很大成分上表现为它使传统的审美观和表现语言发生了改变,也使中国的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发生了改变。当然,素描对中国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素描造型的基础源于西方,但是我们并非要全盘吸收与接纳,而需要一个转化、变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陶明选 《法音》2014,(6):47-50
正"篝火村村七佛柱,龛灯岁岁九莲山;愿分无尽光明烛,照彻灵台方寸间。"这是清代吴县人施源所编《黟山竹枝词》里的几句话,主要描述包括黟县在内的徽州地区佛教流行、香火旺盛之况。然而,明清时期徽州是否"尚佛"还存有一定的争议,本文以地方志、族谱、文集和文书为主要资料对此及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考述。一、地方志对徽州佛教习俗的记载明清时期的徽州包括一府六县(歙、黟、休宁、祁门、婺源、绩溪),这里曾孕育出举世瞩目的徽州文化,作为文献之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哲学学会于1983年10月27——31日,在兰州召开了1983年年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90周年。参加会议的有80余人。会议探讨我们党三中全会以来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等问题。与会代表对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三中全会以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显著成就作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评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一方面,海德格尔在他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中所发挥的对康德的解释,没有停留在单纯字句,而是带有大胆的探索性质,带有真正哲学探索的标记,它始终让我们置身于问题本身,并使这些问题保持着真正的力量和自身的原初性。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在最重要的方面采取了“武力索取”的方法,它没有公正对待康德明确坚持的感性与知性的二元论原则,就此而言,海德格尔的解释无异于是在用武力侵犯康德思想,强行让其屈从于自己的形而上学问题。本文坚持认为,领会康德思想的最确定的出发点就是要坚持康德的认识能力二元论原则,以及由此派生的“现象”与“自在之物”、“感性世界”与“理智世界”和“经验”与“理念”的二元区分。  相似文献   
19.
1987年圣诞节,我从河南省午阳县到百里以外的驻马店堂口去过瞻礼。我今年55岁,身子骨还很结实。谁知来到堂内以后突然腹痛如翻肠,头胀如斗,呕恶欲吐,还想拉肚子,就在去厕所的路上,竟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当我醒来的时候,却发现安然地睡在临时准备的大铺上,一些和蔼可亲面带笑容的姐妹们挤坐在我的身旁,问长问短。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复杂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中、西艺术的价值冲突日益显著并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艺术文化形态在中国不断碰撞、交流的现实,对它们的价值冲突作出一种理性分析,概括他们在当代中国的表现形式与特殊意蕴,旨在探寻中、西艺术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能够促进形成和谐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