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寓言三题     
如果忽略了泥土老师给三个学生同样的任务:到花园去,采集一份最有价值的美丽。不久,三个人都回来了。第一个捧来一朵鲜艳的玫瑰。第二个捉来一只斑斓的蝴蝶。第三个却捧来一把黑乎乎的  相似文献   
62.
“吃不×”系列十分传神,如“吃不够、吃不着、吃不好、吃不来、吃不惯、吃不得”等,对此,张觉同志的文章(见《逻辑与语言学习》87.6)已作了分析,本文不再赘述。但,笔者以为还需补充一点,即: “吃不×”系列不仅可以用于“食”这个领域,还可用于食以外的其它领域,如: “吃不准”、“吃不透”,是指对某种意图还缺乏深入了解,把握不住。“吃不开”,是指原来的那一套已不再吃香,不再受欢迎。  相似文献   
63.
64.
汉字是一种极其有趣的“表意文字”,既可以“一音多字”,还可以“一字多意”“一字多解”,这就为人们的交际提供了更宽广且更有趣的“自由度”。只要你会巧妙利用“一音多字”或“一字多意”,就准能在交际中大显身手,大获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5.
有个堪称经典的例子。 唯心论者鼓吹“上帝万能”,唯物论者立刻问了一句:“那么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动的石头吗?“对方听了顿时汗颜。不是吗?如果造得出来而举不动,那么他就不万能;如果造不出来,那么他也不万能,无论造出与否皆不能为,岂不是不万能? 这也就是本文说的:以一问置论敌于死地! 那么,此种类似下棋一着“将”死的论辩方法有何特点? 答曰:(1)必须认清对方的逻辑错误,并准确找到对方的“漏洞”究竟在哪?(2)务必瞄准这一点,集中力量攻其“漏洞”。(3)必须设计出一个让对方不能回答或无法回…  相似文献   
66.
发现是发明的前奏──这样的事例很多。“云南白药”的发明过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次,曲焕章上山采药,见到一条刚被砍柴人用利斧砍掉尾巴的大蛇,但见那蛇在草丛中乱钻,于是悄悄地跟着看,只见那蛇从一种植物上咬下几片叶子,咬烂后立即敷在断尾处,流淌的血立刻被止住。这一“发现”使他深受启发,于是带回几片此种植物的叶子,将其晒干后加进治疗跌打损伤的药中,果然取得了极佳的止血效果,后经不断改进,终于发明了饮誉全球的云南白药。还有个故事。奥地利有位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商人,为了判明高大的木桶里究竟还…  相似文献   
67.
有句名言:必须用魔鬼的剑去砍下魔鬼的头.这话挺深刻.自然,如能把这一原则用于辩论,无疑意味着雄辩与力量.请看一个例子.加拿大有个外交官叫切斯特·朗宁,他生在中国,是喝中国奶妈的奶长大的,当他长大回国  相似文献   
68.
69.
失恋了找谁     
失恋了找谁?这的确是个挺艰难挺现实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个意味深长的民间传说。宋代,蔡襄的母亲怀他乘船过泉州的洛阳江时,见江上风高浪险,曾当即许下心愿:“我儿出世后若能当官,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桥,方便行人。”后来蔡襄果然当了朱州太守,并下定决心在这里修桥。不料江水湍急,放入  相似文献   
70.
先让我们看个真人真事。有个教珠算的女教师,对同学们的要求极其严格,为了提高大家打算盘的速度,她常常对学生进行一丝不苟的“强化训练”,比如,三伏天,她常让学生在酷暑中练;三九天,她常让学生在严寒中练;要不就打开录音机,让大家在一片噪音中练,而每当这时候,她也就寸步不离地守在学生的身边,那么威严地看着大家,学生一身汗,她也一身汗,学生冻得手脚冰凉了,她也冻得鼻子尖通红!自然,碰到这样的老师,大家无一不觉得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