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10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现实、网络社会排斥和自我控制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结果显示:(1)现实社会排斥与网络社会排斥在发生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网络社会排斥、现实社会排斥、自我控制以及抑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现实社会排斥不仅能够对抑郁产生直接的预测作用,而且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3)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只能够通过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502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神经质人格与网络小说成瘾的关系以及叙事传输和沉浸感在其中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网络小说成瘾与神经质人格、叙事传输和沉浸感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神经质人格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网络小说成瘾,还可以通过叙事传输和沉浸感的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沉浸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叙事传输-沉浸感的序列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健康阅读网络小说,预防成瘾。  相似文献   
13.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同伴侵害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变量,采用同伴提名、儿童自我知觉量表、儿童孤独感量表和班级戏剧问卷对武汉市某小学3-6年级445名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同伴接纳和整体自尊是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的两个中介变量。 在考察单一变量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整体自尊在儿童的同伴侵害与其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同时考察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的中介作用时,同伴接纳与整体自尊在同伴侵害与孤独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且,由于同伴接纳对整体自尊的正向预测作用,同伴侵害对整体自尊的预测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魏华  周宗奎  牛更枫  何灿 《心理科学》2014,37(2):420-424
网络游戏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外很多企业都投入大量资金来开发网络游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吸引和留住游戏玩家,提高他们的忠诚度,是网络游戏开发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网络游戏中的定制、角色依恋对网络游戏忠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游戏定制、角色依恋和忠诚度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网络游戏定制对网络游戏忠诚度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角色依恋的完全中介作用对网络游戏忠诚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自我意识量表中的公众自我意识分量表和社交焦虑分量表,人际能力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465名高中生,探索社会观点采择、公众自我意识和同伴交往中的人际能力对青少年情绪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直接正向预测其人际能力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分别负向预测青少年的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孤独感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孤独感之间分别起完全中介作用;人际能力在青少年的社会观点采择和社交焦虑之间,以及在公众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之间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观点采择以及公众自我意识对不同情境下的人际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讨论了从社会观点采择和公众自我意识出发,提高青少年人际能力,对缓解其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积极情绪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对武汉某高校64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了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个体生活满意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与积极情绪、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2)真实和积极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都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此外,真实自我呈现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而积极自我呈现不仅可以通过积极情绪的单独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还能通过积极情绪-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儿童同伴关系对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消极退缩、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不同水平同伴关系变量对孤独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儿童的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其中,处于同伴关系个体水平的社交自我知觉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最大,其次分别为双向关系水平的友谊质量和群体接纳水平的同伴接纳,而处于人际交互水平的消极退缩在控制了其他水平同伴关系变量的影响下,并不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9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探讨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不同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感平衡,同时也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其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