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8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一、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日本 虽说日本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鼻祖是安藤昌益(1703—?),可是在近代最早把西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介绍到日本的是西方哲学的最早介绍者、日本近代哲学创始者西周(1829—1897)。他的《百学连环》(1870)、《社会党论说》(1872)和加藤弘之(1806—1916)的《真政大意》(1870)等著作,都提到马克思的名字;而最早提到马克思以  相似文献   
132.
科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要求在科学与宗教这个大题目下各抒己见,不过我认为,这个议题可以更简单地表述为“物与心”的问题。应当如何求得“物与心的世界”的协调,通情达理的宗教家历来对此抱有兴趣,这表明他们觉察到自己只是致力于“心的世界”,而不太关心“物的世界”。可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惊人的进步,“物与心的世界”结束了。时至今日,宗教界的现状似乎是:宗教家要按照“从物的世界走向心的世界”这样的途径来更积极地过问“物的世界”的问题。另一方面,以遗传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科学已经由揭示生命体本身发展到可以进行操作的地步,这就把生命的尊严这块“圣地”坦露在眼前而向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3.
从大正时期后期(1920年,大正9年)到昭和时期初期,日本哲学界在这一时期受传入的德国理想主义哲学*潮流的影响,一方面存在着作为超价值真理的新理想主义哲学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  相似文献   
134.
天津伦理学会于12月召开1987年伦理学年会,参加会议的代表60多人。此次年会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状况、集体主义原则如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等四个专题进行了讨论。会长温克勤同志对国内伦理学理论方面的问题作了介绍。副会长商志安同志对天津市1987年伦理  相似文献   
135.
有人不重视汇编书,轻视它的科学价值,其实与学术专著相比各有专长和功效,可以互相补充。伦理学在我国还是近些年新恢复起来的学科,总是从专题研究入手,逐步形成系统专著。汇编和论文集,一般的是学术研讨会的结晶,它研究问题广泛,有鲜明的主题和内在联系,能紧密联系实际,较快地传送近期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动向,它往往是系统专著形成的起点和前  相似文献   
136.
要评论现代马克思主义,就回避不了东欧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革新运动。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说,只有阐明这次革新运动,我们才能郑重其事地谈论现代马克思主义。这次革新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的意义,就是如此重要。首先可以举出下述历史事实,作为这种说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自从诞生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是作为批判资本主义的理论发展起来的,然而近  相似文献   
137.
1、人是上帝的合作者我们不是历史的合作者,我们是上帝的合作者。 (马里坦:《论现世的制度与自由》,1933 年,第103页;《关于历史哲学》, 1959年,第72页) 2、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意志我们要使任何人类社会都组织得井井有条并有利于大家,就应当以这个原则为基础,即人人都具有人格的特性。这就是说,人具有天赋的理智和自由意志。因此,人本身具有直接来自其本性的权利与义务,而这些权利与义务是一下子同时涌现出来的。因此,它们是普遍的和不可侵犯的,而且无论如何不能剥夺的。 (约翰二十三世:《人世和平》通谕, 1963年4月11日)  相似文献   
138.
信仰和平     
作者一开始就说,害怕战争的不可避免,乃是对和平缺乏信心。在第一节中,作者论证说,尽管历史、道德和科学证明,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这都不是理由。归根到底,这是没有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考虑人这一特殊的结构。人不象动物那样沿着各自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分散,而是不论民族和国家都在向统一意识的高等有机体发展。因此,人们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要生存,就应当互相排挤。这种错误的思想长期以来滋长着社会内部的斗争。人没有必要互相排挤,只有统一。所以,并不是战争的调子在扩大,而纯粹是思潮的矛盾。在第二节中,作者又说,从人类社会的结构来说,和平也总会有一天要到来的。因为首先地理、伦理、经济和物质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类群众永不过分地控制自己;其次,由于人们伟大的合作和自我牺牲,使人类出现着稳固的关系。所以,与其说人类将整个地停止组织和统一,无宁说地球将停止转动。作者在第三节中说,要人世和平,大家必须互相让步。对于这一点,大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做起来是紧张的,但必须这样做。因此,从生物学上说,真正的和平,既不是战争的中止,也不是战争的反面,而是战争的一种自然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139.
本文是针对Ф.Ф.维亚克列夫的《辩证矛盾的结构》一文(译文见本刊1964年第12期)而写的。作者反对维亚克列夫把矛盾的本质主要与对立面的同一、相互渗透联系起来,把矛盾的本质的表现主要与对立面的相互排斥联系起来。他认为,随着条件、特别是矛盾发展水平的不同,在现象中被提到首位的或者是对立面的分裂为二,或者是对立面的相互渗透。在不够成熟的矛盾中,统一具有更重大的意义,而在成熟的矛盾中,“斗争”具有更重大的意义。他认为“对立面的相互作用”这个命题包含有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抓住了任何矛盾的最本质内容,表现出一切矛盾的一般结构。他认为辩证矛盾的结构中包括:作为矛盾双方的对立面;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的“斗争”;矛盾中统一因素和“斗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由于矛盾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他反对把一切对立面都归结为两极的对立,而认为事物通常只是在其中某些特征方面是对立的。他认为统一有三种表现,即不可分离性、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统一在矛盾中也是能动的本质,而且是冲突和“斗争”的基础。他认为差别是处于可能状态中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矛盾。他还反对维亚克列夫否认外部矛盾的存在,而肯定外部矛盾是存在着的。  相似文献   
140.
日本“东京唯物论研究会”历史唯物主义组在半年多以来,举行了一系列以重新研讨斯大林理论为内容的研究会。在这些研究会上提出了以下一些主要报告:村上嘉隆的《对斯大林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研讨》、浅田光辉的同一题目的报告、物部长兴的《关于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饭田贯一的《对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分析研究》、村田阳一的《对斯大林的工人运动理论的分析研究》等。“日本唯物论研究会”的机关刊物《唯物论研究》决定从第12期起陆续刊载这些报告。这里译出的这篇论文是该刊编委芝田进午和犬九义一为了说明刊载这些报告的理由和立场而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