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温红博  郭永兴  莫雷 《心理学报》2008,40(5):531-542
采用标准-匹配的实验程序,操纵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和知觉的整体性水平,探讨逐个呈现刺激材料时影响被试类别建构策略的根本原因。报告了3个实验,结果证明:逐个呈现并不一定会导致被试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归类;刺激材料的空间整合性不一定会影响被试的类别建构策略,空间整合和空间分离都可能出现家族相似性和单维归类倾向;刺激材料的整体性知觉水平对类别建构影响明显:知觉为分离则倾向于家族相似性分类;知觉为整体则倾向于单维分类。被试在实验可能采用分析性策略,然而材料的整体性知觉影响了分析的侧重点,从而对类别建构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温国旗  刘文 《心理科学》2015,(6):1391-1397
目的:探究幼儿不公平厌恶是自动化反应还是理性行为。方法:采用最后通牒博弈游戏变式和认知资源消耗任务,考察104名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结果:(1)4~6岁儿童的不利不公平厌恶随年龄发展增多;有利不公平厌恶出现较晚,表现较少;二者发展不平衡;(2)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是依赖于认知资源的理性行为;(3)4~6岁儿童不利不公平厌恶受认知资源影响更大;认知资源不足导致5岁儿童不公平厌恶行为减少更多。结论:4~6岁儿童的不公平厌恶是依赖于认知资源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23.
刘方琳  温红博  张云运  董奇 《心理科学》2011,34(6):1390-1396
本研究通过对2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男性化特质和焦虑水平的测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研究建构的模型对焦虑的整体解释率为26%。父母教养方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影响子女焦虑:(1)直接对子女焦虑产生影响;(2)以灾难化和积极重评这两种情绪调节策略为中介,间接影响子女焦虑;(3)促成子女男性化特质的形成,该特质通过积极重评策略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子女焦虑。  相似文献   
24.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分析与体系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雷  王瑞明  陈彩琦  温红博 《心理科学》2006,29(5):1026-1030
心理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心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相关论文和教材很多。本文首先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概述,重点指出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构建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25.
温聪聪  朱红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773-1782
传统的潜在转变分析属于单水平分析, 但其同样也可以看作二水平分析。Muthén和Asparouhov就以二水平分析的视角在单水平分析框架内提出了随机截距潜在转变分析(RI-LTA), 其中跨时间点产生的自我转变可以看作在水平1进行分析, 跨时间点不变的个案间差异可以看作在水平2进行分析, 使个案的自我转变和个案间的初始差异分离, 避免了高估保留在初始类别的概率。某研究型大学2016级本科生的追踪调查数据被用于演示使用随机截距潜在转变分析的过程。该方法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引入随机截距避免了高估保留在本类别的转变概率。未来研究可以运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探究随机截距潜在转变分析模型的适用性, 也可以用多水平分析的思路为灵感, 探究多水平随机截距潜在转变分析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26.
发现学习及其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发现学习是一种与直接指导相对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都是教育理论家争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但是发现学习这个概念一直以来更多地只是代表着一个哲学信念或教育学的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一种在实际中应用的有实证研究支持和引导的教学方法.该文对发现学习的内涵和起源进行了解析,更重要的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了近年来发现学习和直接指导的争议与整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学习者发现学习的基本途径,包括恰当选择和组织学习内容、系统性导向性的提问并要求自我解释、鼓励自我总结概括等,最后还指出了发现学习研究的教育意义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莫雷  周广东  温红博 《心理学报》2010,42(5):569-580
从儿童对数字属性的认识角度探讨一年级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中采用不同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两个实验均采用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一测量一年级儿童在15cm数字线长度下0~100与0~1000两种范围上的数字估计;实验二测量一年级儿童对0~1000范围10cm和20cm数字线长度的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不同的数字范围还是在不同的数字线长度下,儿童对低端数字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即儿童倾向于将低端数字与固定的线段长度对应起来,且这种对应关系不随数字范围与数字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长度的存在是儿童在不同数字范围和不同数字线长度中采用不同数字表征形式的根本原因,也是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发展到等距水平时出现的一种独特特点。  相似文献   
28.
采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运用主成分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互联网的使用对中国中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主成分回归的结果显示中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程度、家庭情况以及其身体状况都会对其生活幸福感产生积极的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中老年人家庭情况会直接或通过影响其互联网使用程度间接的对其身体状况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升其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29.
中医理念在拇趾外翻临床中的运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探讨运用中医治病求本、阴阳学说、筋束骨、小夹板纸压垫原理、辨证施治等中医理论,构筑的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畸形的诊疗体系.从拇外翻畸形的病因、病理、矫形手术、手法复位、生物固定、术后康复等几方面,阐述对拇外翻畸形的新的矫形理念.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识字量测验为工具,综合运用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ESEM)以及非参数项目反应理论中的摩根量表(Mokken量表)和DETECT分析方法,探讨了识字能力的维度。探索性结构方程建模结果显示,识字的单维性模型优于多维模型,多维的结果更多的体现出一个难度维度的特征,即字频的作用。Mokken量表分析结果显示,1~2年级和3~9年级测验更倾向于单维量表的特征。DETECT分析结果显示,两个测验的D值趋近于零,表明识字能力是单维能力。结合三种分析方法,识字能力具有单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