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1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镜天 《天风》2007,(19):20-21
八月的宁波,烈日炎炎,酷暑难挡,直叫人们紧居屋内,不敢出行。经过近一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宁波圣教堂2007夏令营终于在8月2日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2.
抹油与祷告     
<正>祷告是基督徒最为日常的灵性操练,圣经中记载了许多伟大祷告的典范,值得基督徒效法。但是,在《雅各书》中提到了当时教会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祷告情况:"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相似文献   
93.
去年10月,笔者从人民日报《科学无神论教育与无神论研究》一文中获悉,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无神论大学生读本》,同时出版的还有中学生读本、小学生读本。笔者当时很想读这套书,但书店里买不到,就汇款到出版社邮购了一套,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读完以后,我感到这套书的作者充分考虑到了阅读对象的知识面和心理特点,他们就像分别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谈心,深入浅出,说理透  相似文献   
94.
通过借鉴徐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化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95.
前段时间,一篇由学者撰写的《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在报纸上发表后,众多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大家关注。笔者读后,感到作者以调  相似文献   
96.
五台山是一座宝山。单从植物资源看,这里“嘉木森森,千峦弥布”,“虽寒风劲冽”,“积雪夏飞”,却是“瑞草争芳”,“名花竞发”(《清凉山志》),野生植物数百种,大部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的中草药长松,就是一种灵药。长松,因其叶如松针,功可长生寿年而得名。别名仙茆、海松。其科属尚未确  相似文献   
97.
参禅诗灯     
法宏 《佛教文化》1996,(3):40-41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对。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女入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入的匕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放文人学土之诗抄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多禅妙旨。(一):初参求静时独坐的室里,弹琴复长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顿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二):妄念纷动时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相似文献   
98.
地震是自然灾害,宗教、神也没有抗拒地震的力量。宗教对地震的解读。玷污了地震中失去生命的数万同胞的清白。互联网是公共阅览室,请勿以宗教解读地震原因。  相似文献   
99.
100.
此文是斯里兰卡法光(K.Dhammajoti)长老在一次国际佛教教育专题讨论会的发言.文章通过对斯里兰卡僧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的介绍,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比如:在我们的各级僧伽教育中怎样摆正智与信或学与修的位置?在现代僧伽教育中既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应有的知识水准以从事适应时代的弘法利生工作的能力,又要在戒定修持中具有坚持不懈的信念.读了法光长老的文章,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迪呢?如何反思我国十年来的僧伽教育,此其时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