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淳法 《佛教文化》2007,(5):91-91
佛教的“空”,是社会中最被误解的概念:许多人把“空”看作是空无所有、虚无消极、或视为万念惧灰的逃避态度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知见:佛教的“空”有三种内涵:  相似文献   
92.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界对政治伦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的界定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并有较大进展.但目前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仍处于争论和探索阶段,只有将政治权力与道德作为切入点,才能真正揭开政治伦理的神秘面纱,把握住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93.
宏法 《法音》2000,(6):37-38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年以来,经无数高僧大德的弘扬,形成了以大乘八宗为特色的中国佛教。其中,收机最广、三根普被者,为净土宗。在近代,弘传净土法门最著名的,当属莲宗第十三祖的印光法师。他佛儒结合,“觑破时节因缘,因机调伏众生”,其代表作即为《印光大师文钞》。蒋维乔先生在《中国佛教史》中称颂印光法师:“居普陀时,虽与世鲜通,然缁白闻名而求开示者日众。法师口宗笔答,凡所为文,字字从性海中流出,而仍无一语无来历。”印光法师留下的百余万字的三大部《文钞》,不仅是净宗瑰宝,也是近代学术思想的珍贵财富。梁启超在读了…  相似文献   
94.
2006年3月31日,浙江《金华日报》在"新闻三秒区"专版的"知荣辨耻,近荣远耻"栏目发表了一则社会新闻《江西小伙迷信有来生——屡寻死欲投胎"好人家"》。为这则新闻配发的照片上可  相似文献   
95.
"雷锋是菩萨,孔繁森是菩萨。"这句话,引自一位宗教界人士在一次夏令营上的讲话。有人对我说,毕竟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几句话就把宗教与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点透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6.
最近,报纸杂志上出现了一些贬损科技、吹捧风水的荒唐言论,如“科技,不管如何发达,最终都将如雾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又如“一个乡长,调一下风水可能成为县长……”。同时,无神论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受到攻击和嘲笑。有位教授说:社科院学者在《无神论》杂志发表文章,称“研究风水的人比‘法轮功’还坏,应该抓起来”。笔者重新查阅5年前的相关文章,其中根本没有这样的句子,可见那位教授的话是不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97.
由于摄理教主韩国人郑明析性侵害案愈演愈烈,韩国亦有受害女子来台,指控历历,民视“头家来开讲”节目主持人胡婉玲小姐邀请昭慧法师来节目中,参与讨论宗教性侵害案。昭慧法师于节目中指出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98.
"主权在民"思想处于卢梭思想的中心,它的提出衍生自近代的"主权"概念以及古代的"公民资格"概念这两个久远的源流,卢梭根据前者对后者加以改造,反过来又以后者改造前者。这种作法的代价在于,卢梭继承了"意志"的两个异质的概念,这两个概念从属于两个截然相反的范式,即"君主"与"议会"之中。由此,卢梭的思想便具有了一种构成性的张力,这种张力在卢梭对"评议"概念的使用中显得尤为突出。概念史的这一点将能够解释现代民主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99.
当代诠释学中的间距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距”概念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陌生:时间的流逝形成了“时间间距”,空间上的间隔形成了“空间间距”。但本支探讨的并不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的“间距”,虽然它内在地含有这层意义。从诠释学的角度看,间距意味着异化、疏远化。这种“间距”的大小并不取决于时空上的现实距离。即便在时空上不存在“间距”的地方——比如说,早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的论述,已指出了人与其自身的疏远化──也可能产生由疏远化而形成的间距。本文的探索只是一初步的尝试,望识者请君不吝赐教。在现代诠释学中,“间距”意识是诠释学理论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0.
新奇的东西往往最吸引眼球,个性的做法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求职者来说,为了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在求职时就应开动脑筋,采取一些新奇的方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