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早在建国前,中国民间就有“吃教”一说,例如称信仰基督教的人为“吃耶稣”的。近几年,笔者阅读了一些宗教书籍、宗教研究论文和宗教网站的报道,感到除宗教信仰者外,另一类“吃教”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些专家、学者、教授,本身并不信仰宗教,但在宗教研究中却竭力夸大宗教的作用,夸大宗教的善良和智慧,掩盖宗教的残忍和愚昧,为的是迎合某种社会思潮,追求硕果累累、著作等身,等而下者,甚至是为了从富起来的一些宗教人士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这是学术上的“吃教”;一些出版商迎合社会潮流,大量出版宗教著作及其通俗读物,以致鱼龙混杂,禅书泛滥,…  相似文献   
72.
笔者拜读专家、学者近几年公开发表的佛学论文,在一位教授、博导的高谈阔论中读到一句“不想成佛作祖的和尚不是好和尚”,不禁哑然失笑。首先,这样的语言表述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从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中套用过来的。作为教授、博导,这样生搬硬  相似文献   
73.
是否宁择直觉主义语义而不要经典语义?已知接受语义原则需要接受相应的逻辑规律,是否宁择直觉主义逻辑而不要经典逻辑?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对这两个问题有结论吗?虽然在哥德尔1931年的结果发表以后已提出了该定理的一些非构造性证明,例如布洛斯1989年的证明,但好象哥德尔最初的证明显然不会对逻辑选择问题有什么意义,因为它明显地在经典立场和直觉主义立场之间保持中立。哥德尔认为值得提醒他的读者们,他的证明确实是构造性的。他指出,事实上,第一不完全性结果是“以一种直觉主义无可反对的方式”得到的,并且也是作为他下述断…  相似文献   
74.
第八菩提心不动地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入于第八不动地,此地大愿极清净。此出不动地名,显愿波罗密圆满也。不动者,谓不为烦恼动。八地烦恼障断尽,断德等同四果阿罗汉故。又不为功用动,七地名有功用行,入灭定时尚须作意,有微细功用方能入;八地任运能入,不为一切分别动故。七地菩萨,欲求胜前之善根,数数修习,入不动地。从空定起,能一时分身,遍于微尘刹土,承事诸佛,饶益众生。以前二阿僧祗劫所修功德,不如此一刹那。譬如大船先在江河中,须人牵挽,其行甚缓。今入大海,乘风破浪,一日能超往百年所行。菩萨至此,任运自可成佛,决无退转。由无量大愿以智慧方便之力,皆能圆满,故能任运成就佛法,饶益众生。  相似文献   
75.
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布施社会,对社会服务,利乐有情,勤奋努力,精进不退,就是行菩萨行。《八大人党经》说: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  相似文献   
76.
去年10月,笔者从人民日报《科学无神论教育与无神论研究》一文中获悉,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无神论大学生读本》,同时出版的还有中学生读本、小学生读本。笔者当时很想读这套书,但书店里买不到,就汇款到出版社邮购了一套,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读完以后,我感到这套书的作者充分考虑到了阅读对象的知识面和心理特点,他们就像分别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谈心,深入浅出,说理透  相似文献   
77.
通过借鉴徐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化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78.
前段时间,一篇由学者撰写的《从北大清华出来的和尚们》在报纸上发表后,众多网站纷纷转载,引起大家关注。笔者读后,感到作者以调  相似文献   
79.
五台山是一座宝山。单从植物资源看,这里“嘉木森森,千峦弥布”,“虽寒风劲冽”,“积雪夏飞”,却是“瑞草争芳”,“名花竞发”(《清凉山志》),野生植物数百种,大部分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的中草药长松,就是一种灵药。长松,因其叶如松针,功可长生寿年而得名。别名仙茆、海松。其科属尚未确  相似文献   
80.
参禅诗灯     
法宏 《佛教文化》1996,(3):40-41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对。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女入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入的匕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放文人学土之诗抄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多禅妙旨。(一):初参求静时独坐的室里,弹琴复长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顿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二):妄念纷动时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