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12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管子·牧民》比较集中和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社会在农业时代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国颂之道:务在四时、仓廪实、知礼节和荣辱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着农业时代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四维之作用性,表现为积极的反作用和消极的反作用。四顺之主体性在于民心向背,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士经之具体规律性表现为治国理政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具有微观性和可操作性。五亲六法之抽象规律性则体现为治国安民基本原则,具有宏观性和指导性。其原理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2.
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9个年龄群组小学生为被试,应用群组序列追踪设计,进行为期一年半4个时间点的测量,并运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讨了6~12岁儿童人格的年龄和性别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在整个小学阶段,认真自控呈持续的线性上升发展,智能特征、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的发展呈现出先快速发展,而后发展放缓,在高年级出现下降的趋势。(2)女孩的认真自控在6岁时的初始值高于男孩,而且在整个小学阶段内的发展速度也快于男孩。 相似文献
23.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重复阅读对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阅读英语语篇的作用。研究采用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5(阅读遍数:1遍、2遍、3遍、4遍、5遍)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呈上升趋势,总阅读时间、注视次数、回视次数和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降低,平均眼跳幅度显著增加;(2)阅读遍数与目标词词频的交互作用显著,表现为重复阅读对低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对高频词识别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重复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篇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24.
19世纪70年代在日本漫画界开启了一股以平日里只做配角的恶女形象为主角的漫画风潮,这些恶女一反平日的圣母形象,她们不再是男性的附属品,都是有勇有谋、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性。其中以日本漫画大师手冢治虫为代表,手冢治虫于1970年创作了《人间昆中记》,其中十村十枝子这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利用自己的美貌、肉体、智慧以达到自己目的 恶女形象开启了恶女漫画的新大门。此后,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不再是漫画中的唯一女主。 相似文献
25.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其道德理想的直接践履,更是其复兴中国、推贤治国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表达,梁漱溟认为中国政治的失败根本上源于传统文化遭到巨大破坏,以及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政治文化,要实现中国政治的复兴与强大,必须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并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实现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合。 相似文献
26.
财富的本质与源泉是人的感性活动即力、劳身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产物。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财富还包括劳动产品如谷物、自然财富、货币财富。财富的分配和消费具有社会权力性,社会权力是人的感性活动异化的结果。财富具有道德性,财富和道德融为一体即实德。 相似文献
27.
规律·趋势·人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着我们的重大哲学问题。以往我国哲学界一直把规律理解成事物发展的一种独一无二,不可更改的必然趋势。这样一来,整个世界便被认为是从一开始就被绝对决定的。这就实际上否定了人的活动的必要性和人的自由的可能性。近年来,有人反对上述机械决定论的观点,认为有些事物是没有规律的,或者说只 相似文献
28.
問题 过去,在調查研究中我們曾获得印象,孰为儿童掌握生字有一个摸索过程,到一定时候量变引起了貭变,儿童仿佛“开窍”了,有了一套掌握生字的方法。最近,在研究速示条件下儿童辨认汉字的能力时,同样发現一、二年級之间可能有一个汉字辨孰能力的轉折点。我們初步的設想是:这个轉折点的产生不会单純由于儿童知觉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儿童分析概括汉字字形能力的增进。換句話說,儿童不再是一个个地孤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