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起点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所指向的是康德哲学 中的先天论。针对康德认识论中的“形式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质料先天”;针对康德 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情感先天”。由“质料先天”与“情感先天” 主张所构成的新“先天论”,确立了舍勒情感现象学的基础。通过强调“情感先天”,舍勒 试图将伦理学建基于“情感”之上,以克服康德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实现 伦理学的精神转向。舍勒对康德先天论的批评昭示了伦理学理应充满对人的关怀,直面人的 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入揭示情感的本质和意义,并使人在情感活动中服从本心的召唤。  相似文献   
32.
树木是绘画测验中常用的意象之一, 其主要的分析体系为房树人测试与树木测试, 二者对树木的操作过程和分析方法存在差异。树木意象的测试具有一定的信效度, 可以有效地反应个体的心理状态, 敏锐地体现出个体与当前环境的交互作用, 检测病理性创伤反应, 鉴别特殊群体。未来研究可考虑测试的文化特异性, 进一步检验树木–伤疤–创伤理论并完善其在灾难心理领域的应用, 也期待研究者改进测试程序并继续对其进行标准化。  相似文献   
33.
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一个小区买一套房子,迁入几天后,有人敲开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己:“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迎,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了解,比您所从事的行业。”马克·桑布恩感到很惊讶,他了一辈子的邮件,还是第一次碰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但这确使他心中一暖。他很配合地告诉差:“我是个职业演说家,这算不真正的工作。”“那么,您肯定要经常出差旅了?”邮差问道,脸上始终浮着真的微笑。“是的,的确如此。我一年总有160天到200天出门在外。”演说如实回答。邮差点点头,继续…  相似文献   
34.
编者按:张岱年先生因病救治无效,于今年4月24日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张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他在<周易>研究领域也有很深造诣,被推举为中国周易学会名誉会长、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学术总顾问,对推动当今易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贡献.本期特发表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汤一介先生关于张先生的这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我们对张岱年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35.
36.
广州地区部分群众在进行中医饮食调理时陷入了一些误区,常见的有:(1)注重饮食效用,忽视病因病机;(2)强调饮食物质,不解脏腑功能;(3)混淆六气六淫,一味克伐主气.这些误区是由于群众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不完备而导致的,其根源在于是中医哲学基础薄弱.提高群众的中医哲学基础认知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本文借用现代哲学范畴论述了郭象哲学的理论思维意义及其内在矛盾。作者说,郭象否定“造物主”和“以无为本”,肯定宇宙中的事物(“有”)是“常存”、这有其合理的一面,表明了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他不能区分宇宙存在的全体“有”和具体存在物,因而又错误地肯定了具体事物的“常存”。他强调事物的“自性”,注意事物的差别性,但由于忽视共性,因而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在认识上陷入了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他主张“崇有”、“独化”、“无故”、“无因”,反对目的论是很有特色的,但主张事物要“顺性”、“安命”,因而取消了能动性。他接触到了认识必然就是自由的问题,但他的必然性是在无限可能中实现的,是纯偶然性,因而他的所谓“逍遥”(自由)只是一种主观精神境界。他认识到了差别性和无差别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认为具体事物都是绝对存在,因而就取消了相对和绝对的区别。他的“所以迹”(事物的自性)和“迹”(事物的活动)概念的提出,表明他看到了事物及事物活动的联系,但他所说的“所以迹”是不可认识的,类似康德的“物自体”。本文认为,郭象哲学是适应门阀世族需要、为门阀世族统治作论证的。  相似文献   
38.
引言尼采并没有提出过一种系统的、自身无矛盾的认识论,这似乎与他在哲学上的认识有明显矛盾。尽管如此,他的认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还是抓得住的。尼采认识论的矛盾最终可归纳为一个核心矛盾,对此可作提纲挚领式的如下描述: 1.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或“本来实在”是不可能的,因为生命本身不消失,寓于有机体内的视界主义(Perspektivismus)就不可能被超越。我们  相似文献   
39.
元文广 《法音》2021,(10):13-22
佛教传入中国早期,中士僧侣从汉译佛经中集录出了许多部《譬喻经》.从现存佛教经录可知,其中抄撰年代较早、抄撰者可知的《譬喻经》,即东晋康法邃《譬喻经》十卷.梁僧祐《出三藏记集》曰:"《譬喻经》十卷,旧录云:《正譬喻经》十卷.右一部,凡十卷,晋成帝时,沙门康法邃抄集众经,撰此一部."[1]关于康法邃,目前仅知其为东晋成帝时人,撰有《譬喻经》一部,十卷,其它生平事迹不详.康法邃《譬喻经》不仅对研究中土僧侣抄撰《譬喻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现存几部名为《汉译譬喻经》的真伪问题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0.
有六百余年历史的浦东张家楼天主教堂复堂六年来,经过两次大规模修葺,体现了党的宗教政策,也赢得了周围教徒和境外宗教团体的赞叹。但张家楼街上有一只粪坑,经常粪便满溢,前往教堂观光者常掩鼻而过。这坑是六十年代初川沙县严桥乡张楼生产队为积肥而建。张楼划归黄浦区后,生产队要填掉,但街上一二百户居民的马桶粪便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