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1.
强化敏感性包括惩罚敏感性和奖励敏感性, 它影响个体的情绪、动机和行为过程, 与个体的情绪反应性密切相关。极端的强化敏感性与情绪管理障碍及多种自伤相关行为存在密切联系。为探索强化敏感性与自伤行为的关系, 研究1采用BIS/BAS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 对71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2在研究1的基础上, 采用Q−任务和CARROT范式, 由127名大学生参加实验, 进一步考察不同功能的自伤行为的强化敏感性基础。结果表明:①惩罚敏感性、奖励敏感性及其愉悦寻求维度均对自伤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②情绪管理组自伤被试以高惩罚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奖励敏感性为特征, 刺激寻求组自伤被试以高奖励敏感性和接近正常的惩罚敏感性为特征。结论:强化敏感性可有效预测自伤行为; 情绪管理和刺激寻求两种功能的自伤行为具有不同的强化敏感性基础; 对自伤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2.
<正>式反馈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项提高临床实践的有效方法,它是指利用标准化的治疗效果测量工具,系统监控当事人评定的治疗进展情况,并将当事人的进展信息提供给治疗师,以供其随后的治疗作参考之用。治疗效果问卷评定系统和合作-改变效果管理系统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正式反馈测量工具。正式反馈的使用不仅能够改善偏离预期进展当事人(not on track,NOT)的治疗效果,提高当事人治疗进展的速率,同时还能够促进治疗双方更好的合作。正式反馈的作用机制可以使用概念化反馈干预理论和交互作用论进行解释。影响正式反馈作用效果的因素包括反馈本身的特征、当事人初始症状严重程度、治疗师方面因素以及治疗的时长等。未来研究需关注正式反馈的研究方法、作用机制及其跨文化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目的:了解好坏效果案例咨访互动的特点及差异。方法:运用内容分析法对5个好效果案例和3个坏效果案例的会谈谈话轮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师介入上,好坏效果案例存在显著差异;在当事人回应上,二者差异不显著;在治疗性最近发展区上,二者在"确认-安全"和"确认-可忍受冒险"两个区段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区段差异不显著。结论:临床工作中可多使用支持性技术,适当结合挑战性技术,并增多落入"确认-可忍受冒险"区段的比例。  相似文献   
44.
心理治疗关系之作用机制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综述心理治疗理论中有关治疗关系之治疗机制的理论观点。发现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其中社会影响观点认为治疗关系的作用在增强治疗者在当事人心中的可信性,从而强化了治疗者的说服性信息对当事人态度改变的影响力;心理动力学观点主张移情性治疗关系使得当事人早期的依附情况及当事人的内部工作模型得以在治疗中显现,从而为分析治疗提供依据并指示方向;当事人中心观点则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降低了当事人的防卫性,从而使得当事人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无障碍地进入意识,进而促进了当事人的一致性。作者提出这个领域今后的研究应该考虑以“跨理论”的角度,加强理论模型的提炼和实际检验  相似文献   
45.
心理求助行为:研究现状及阶段-决策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回顾了国内外心理求助研究的进展和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在文献分析和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该模型将心理求助视为一个内部决策过程,包括连续的三个阶段,分别为问题知觉阶段、自助评估阶段、他助评估阶段。在不同的求助阶段,影响求助行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不同。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这个理论模型所作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霞  凌霄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3,45(3):320-335
以自我报告、行为学和脑电为指标, 检验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研究1, 对820名普通中学生和72名工读生进行问卷调查, 探讨自伤行为与情绪调节困难、冲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冲动性能够预测自伤行为, 且预测效应量大于情绪调节困难。研究2, 采用Go/Nogo范式的ERPs实验, 检验自伤组与对照组冲动控制的行为学与脑电差异。结果表明, 自伤组Nogo正确反应的N2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 N2潜伏期在部分电极点处高于对照组。脑电地形图显示两者的脑电差异主要体现在前额叶区。结论:自伤青少年的冲动性高于同龄普通青少年。  相似文献   
47.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理论上建构了心理健康素质自我结构模型,依此模型编制了心理健康素质自我量表。以武汉市的青少年为样本(N=390),初步获得信度与效度指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3个二级结构的α系数分别为0.81、0.76和0.5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初步支持本研究所提出的自我的三级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8.
主题模型(Topic Model)作为一种计算机化文本分析方法,目前被研究人员应用于心理学文本分析领域的诸多研究中。在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主题模型可以用于探索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和当事人之间谈话的主题,比较不同治疗类别的相似性,以及进行行为编码;在社交媒体与心理健康上,利用主题模型可识别和预测各种心理障碍以及进行人格计算。未来需要关注主题模型在算法和操作上的改善,并将其应用到中文语言环境之中,探索中文文本的心理学内涵。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探索了当事人会谈时的投入与即时会谈效果的关系;当事人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的关系。结果发现当事人会谈时的投入与即时会谈效果、在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当事人在咨询初期的投入与整体咨询效果呈现正U型的偏态分布,少数投入水平最低的当事人获得中等水平的咨询效果,中等投入水平的当事人咨询效果最差,投入水平最高的当事人的咨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1个学年中, 采用问卷法对1407名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3次追踪测量。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1)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启动积极的相互作用过程, T1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提升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 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师生关系和学生外化问题行为; (2)学生外化问题行为驱动消极的相互作用过程, T1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能显著减少T2时的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降低T2时的师生关系亲密和增加T2时的师生关系冲突, 进而显著影响T3时的学生外化问题行为、师生关系和班主任协商管理行为。研究结果支持动态相互作用模型, 提示班主任在警醒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负面驱动作用的同时, 可有意识地利用协商管理行为的积极驱动作用干预学生的外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