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735名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在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的两个维度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运动能力的自我概念以外,无论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水平,班主任的互动风格都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不过这种相关关系在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按分析层次看,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远远高于在个体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个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2.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心理健康素养概念的研究及其测量的演进。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新概念框架。新概念将心理健康素养定义为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新概念框架包含“心理疾病应对——心理健康促进”和“自我——他人”两个维度;在内容上包含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三个方面。文章还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两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使用激活似然估计(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元分析对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一致脑区激活改变进行评估,并考察不同条件下这一改变的差异。研究共纳入25篇文献,结果发现:(1)抑郁和焦虑障碍接受治疗后,枕下回(inferior occipital gyrus,IOG)等脑区激活增加;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等激活减少。(2)a.心理治疗产生的脑激活改变为豆状核活动的减少;药物治疗则在于扣带回(cingulate gyrus)等活动增加,而楔前叶(precuneus)等活动减少。b.任务下成像治疗后激活增加的脑区为扣带回等,减少的脑区为楔前叶等;静息下成像,治疗后枕下回等激活增加,额内侧回(medial frontal gyrus,MFG)等激活减少。c.抑郁障碍治疗后的脑激活变化为扣带回等活动增加,楔前叶等活动减少;焦虑障碍在于前扣带回/额内侧回(anterior cingulate/MFG)活动减少。研究表明治疗会给抑郁和焦虑障碍带来一致的脑区激活改变;治疗方法、成像状态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后脑区激活改变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
朱旭  胡岳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15,47(10):1279-1287
为了探索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模式, 采用Stiles等(2004)提出的4个变化特征参数(shape-of-change parameters)对30个个案的工作同盟在咨询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进行描述。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有3类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 分别是线性增长、线性下降和二次增长模式。不过, 3种发展模式、4个变化特征参数及同盟的破裂?修复片段对咨询效果均没有影响。比较咨询效果不同的当事人在工作同盟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发现同一个发展模式对于不同的个案可能有着不同的含义, 咨询师在早期对同盟关系的处理与调控对咨询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采用问卷测量769名贫困大学生和1014名非贫困大学生的歧视知觉、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探讨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歧视知觉和孤独感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2)歧视知觉与贫困/非贫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朋友支持和孤独感相关显著,歧视知觉显著预测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3)贫困/非贫困大学生结构模型没有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和朋友支持部分中介歧视知觉对贫困/非贫困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ACT)被认为是行为治疗“第三浪潮”的重要代表。本研究使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考察ACT的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 最终纳入文献50篇。结果发现: ACT所假设的心理灵活性、接纳、此时此刻、价值的中介作用都达到统计显著, 认知解离这一中介变量并不显著; 中介机制在网络化干预中仍然得到检验; 相较之传统CBT, ACT在所假设的机制上有其区别于CBT的优势。后续临床研究应更全面地测量6大核心机制, 关注对美好生活提升的影响, 采用多点瞬时评价法, 并尽可能使用更高级、更先进的统计方法检验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7.
接触干预是减少精神障碍公众污名的重要方式之一。不同接触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在减少公众污名的干预研究中, 且被证实在态度、情感、行为倾向等方面均能有效减少污名。接触干预的效果受到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对象特点两方面影响。从干预实施过程来看, 有效接触干预包含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和互动三个关键成分, 这些成分需要具备一定特点才能产生效果; 同时, 多形式接触、连续接触、接触质量等成分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扩大接触干预效果。从干预对象来看, 接触干预效果会随着干预对象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接触干预的研究设计, 丰富接触干预的理论机理研究, 推动接触干预的循证实践发展。同时, 应用接触干预减少特定群体公众污名, 以及干预特定精神障碍类型公众污名是进一步研究方向, 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进一步检验接触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28.
为获得当事人和咨询师对心理咨询中领悟质量的评定依据,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方法分别对13位当事人和15位咨询师的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当事人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和特性;而咨询师的评定依据包括影响力、特性、类型、产生方式以及当事人对领悟的接纳程度。结论:领悟的影响力和领悟的特性是评定领悟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9.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网络心理咨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搜索和爬取网络心理咨询网站及咨询师信息,并采用16项伦理清单对其伦理规范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网站不断增多,网络心理咨询师数量逐年升高,但实际活跃数相对较少;(2)24个望网络心理咨询网站对咨询师的信息要求较为严格,对来访者信息要求模糊,且注意事项呈现不够充分。我国的网络心理咨询正在慢慢壮大,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30.
心理表象在多种情绪障碍中均表现出病理性特点。研究者基于心理表象主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心境、双相障碍情绪和社交焦虑进行了心理病理学解释,尤其关注闪回和过度概化记忆等两种典型症状,并且重视心理表象在情绪症状维持中的作用。概括而言,研究者强调记忆形成与提取过程的异常、认知与行为的保护性策略的负强化、对事件及自我的认知偏差等三类因素对情绪障碍的致病作用。目前,针对或运用心理表象的干预与训练方法包括减少消极表象、改变消极表象内容、提高积极表象能力、提高记忆的具体性等四类。未来应注重侵入性表象的功能分析以及相关的心理病理学模型研究,并拓展干预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