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现实治疗法的新进展——选择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理论是威廉·格拉瑟(William Glasser)应用现实治疗法的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取代“控制理论”成为现实治疗法所有工作的基础和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人一生所做的都是综合行为,人唯一能够选择的是自己的行为。选择理论修正了基本需要、优质世界、综合行为等概念和内涵,强调内部控制,强调人的选择,否认心理疾病,重视关系的作用。文章介绍了选择理论产生的历程,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以及在咨询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文化及咨询经验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中有一些老大难问题,遗传和环境问题即是其一。经过各种思想观点漫长而又无结果的争论之后,许多人对解决这个问题丧失了信心,更多的人宁愿绕开它而去研究“更有价值”的问题。然而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心理学之外发展出了一门新的学科——社会生物学,它的研究对解决心理学的遗传环境之争带来了许多启发。本文拟联系遗传环境问题的理论探讨来介绍和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心理健康素质”是个新概念。本文就国内和国外与心理健康素质有关的若干概念、观点,以及部分研究进行了整理。侧重于两个主题:(1)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相关概念;(2)心理健康素质的构成要素或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归因、自我效能和社会容认度对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勉  江光荣 《心理学报》2007,39(5):892-900
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框架下,探查处于第三阶段的被试的求助行为,侧重研究⑴对心理问题的归因、⑵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和⑶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这三个变量对实际求助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对求助行为均有预测作用。其中心理求助行为的社会容认度除了对求助行为有直接作用外,还以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求助行为。整个模型对求助行为解释的变异量达到26%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系统的全国抽样调查方式, 了解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现状。结果显示, 我国成年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总体处于中偏低水平; 其发展水平在地域、人口学分布上比较均衡; 在结构上, 公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发展表现出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的素养高于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 自助的素养高于助人的素养两个特点。调查还发现, 个体心理健康素养中, 知识观念部分个体差异较大, 态度和习惯部分个体差异较小; 在心理健康素养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方面, 社会经济地位是所考察变量中效应最大的因素, 且其对素养的知识观念方面影响较大, 对素养的态度习惯方面影响较小。调查结果提示, 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任务的艰巨性; 在实践策略上, 宜以提升心理疾病应对的素养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留守老人的夫妻依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510名留守老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老人安全型夫妻依恋比例低于城市老年人,拒绝型夫妻依恋比例高于城市老年人;领悟社会支持在留守老人依恋安全和依恋回避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在留守老人依恋安全和依恋回避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链式多重中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在留守老人依恋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夫妻依恋与留守老人孤独感关系密切,结果有利于拓展老年人夫妻依恋的研究范围并为降低留守老人孤独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心理咨询理论和对咨询会谈中重要事件的研究都肯定了领悟在咨询中的重要地位。主流理论取向对领悟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在领悟的概念、领悟的内容、领悟的方式上都存在一些差异,但新联结的建立是公认的领悟的实质。对领悟的分类和实证研究中对领悟的操作性定义,有助于更清晰准确地把握领悟的概念。对心理咨询中的领悟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界定,文中尝试性地定义为:当事人在治疗师的辅助下采取各种方式,对自己和自己的世界形成新的觉知,表现为在个人意义系统中建立新的联结。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市343名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儿童友善—敌对型教师互动风格与社交归因、社会技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友善型、理解型教师互动风格与小学生成功内部归因、环境、自我、任务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功外部归因呈显著负相关;理解型教师互动风格与人际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不满型和训诫型教师互动风格与小学生成功和失败外部归因因呈显著正相关,与成功和失败内归因、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负相关;成功内部归因与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失败内部归因与人际、自我、环境行为技能呈显著正相关;成功与失败外部归因与四种行为技能呈显著负相关。社交成功的外部归因分别在不满型教师互动风格和环境、人际、自我、任务行为技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不满型教师互动风格对成功内部归因、社会技能的预测效应显著,通过成功内部归因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国内心理咨询的过程-效果研究状况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考察咨询过程变量对咨询效果的影响。西方的过程-效果研究已历时半个多世纪, 经历了对重要过程变量的探索、验证和作用机制的考察这一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经历了从偏重量化方法到重视质化方法再到质、量结合的方法的演进, 每种方法自身也在不断改进。国内的过程-效果研究刚刚起步, 存在研究范围狭窄、本土化研究欠缺、研究方法简单等一系列问题, 在开展研究时应考虑研究目标、研究选题、研究的信效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艳桦  江光荣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2):2042-2051
同化模型是一个有关心理治疗改变过程的理论构想。它融合了多家理论观点, 形成一个用于解释心理治疗一般改变过程的整合性框架。依据此模型, 针对治疗改变过程提出八个可以预期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有关同化模型的研究已经对模型及其发展序列进行了验证, 并提供了实证性的支持。同时发现不同疗法的同化过程模式存在差异; 不同疗法对处于不同同化阶段的当事人具有不同的效果。在研究主题的细化方面, 已有研究开展了同化阶段的标识研究、同化阶段的子阶段研究; 并拓展向不同障碍类型、不同治疗方法的当事人, 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如药物治疗, 移民丧失)。在未来的研究中, 可以进行跨文化的研究来对此模型进行验证, 也可以对模型有关治疗改变线性过程的潜在假设进行验证, 或针对声音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