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灵山佛土五台山黄双喜●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为太行山系北端,海拔3000米左右,素称"华北屋脊"。以东。西、南、北、中五座环护而立的台顶而得名,古称清凉山。《清凉山志》载:"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  相似文献   
32.
6月3日,2013年首期道教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在中国道教学院举行了开学典礼.国家宗教局四司副司长赵忠海、院校处处长赵红宇,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副会长张继禹、黄信阳,秘书长王哲一等出席典礼.张继禹副会长主持典礼. 任法融会长和赵忠海副司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话. 任法融会长说,这是中国道教学院新校址投入使用的首期培训班,学员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此次培训意义重大;今年是道风建设年,道教经典、道教仪范、教理教义等是培训的重点.他对道教中青年骨干寄予厚望,指出道教的发展要靠年轻的道友,年轻的道友应树立经典意识,努力学好道教经典,践行道教精神,加强道风建设,坚定自身信仰,从而为道教的发展与弘扬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任法融会长还对国家宗教局给予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相似文献   
33.
7月19日,2013年首期道教中青年骨干培训班结业典礼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教育委员会主任丁常云,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孟至岭,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香港蓬瀛仙馆永远馆长李宏之、副理事长周自达、副司理黎炳伦,弘道委员会主委欧振成,香港啬色园主席黄锦财,香港圆玄学院副主席邓锦雄,培训班导师香港浸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首席顾问任伯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系主任、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出席了此次结业典礼.  相似文献   
34.
为期一年的云南省佛协汉语系僧伽培训班第一期,于今年1月22日在昆明圆通寺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会上有省佛协副会长、昆明圆通寺当家广法法师,省佛协秘书长陈厚安等出席并讲话,给学生颁发了结业证书.省佛协常务理事兼圆通寺副当家淳法法师代表教师讲话,他鼓励青年学僧坚定道心,发菩提心,爱国爱教,不断学习,振兴云南的佛教事业.学僧代表崇化在会上发言致谢.  相似文献   
35.
为检验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质量的一致与不一致对儿童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78个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响应面分析发现:(1)拥有一致高质量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关系的儿童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质量不一致时,亲子依恋质量高于祖孙依恋质量的儿童生活满意度更高,且高质量亲子依恋或祖孙依恋均能提升儿童积极情感。本研究加深了多重依恋对儿童发展的理解,也提示在亲隔代协同教养家庭中可以从依恋入手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对待规律,象对待其他事物一样,不能满足于抽象的认识,必须进一步达到具体的认识。而要在具体性的层次上认识规律,就必须对规律给以具体研究。那么,应当从哪些方面对规律作具体研究,从而揭示规律的具体性?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
思维类型究竟有哪些,各种思维类型的特点和作用如何,思维类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这都是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8.
一、生理节律的由来及特点生理节律又称生物钟,它是人体内部活动的一种基本特征。人有时体力充沛,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而有时则相反。这种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化,就是生理节律的反应。生理节律是十分复杂的,从五十年前瑞典学者首先发现人体昼夜性节律起,目前,已有上百种之多。我们今天着重论述的是多,日性节律——体力、情绪和智力节律。多日性的体力和情绪节律,是本世纪初德国名医费里斯和维也纳心理学家斯沃博特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的。他们常常看到一些病人,如头痛、精神倦怠、食饮不良、  相似文献   
39.
本较为全面的论述了聋哑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并提出了建议与思考。其意义在于引起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重视、关心,把诱发、滋生聋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客观因素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