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一直是伦理学界公认的道德评价手段或方式。但是,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传统习惯并不具有作为道德评价手段或方式应有的可操作性、主体性、功能性等特点,也不能动态地实现道德评价及其作用。因此,传统习惯即不可能也无必要作为一种道德评价的手段或方式。  相似文献   
32.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限元分析法是一种从工程数学分析发展起来的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数值分析方法,它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对结构性能较为复杂的物体进行应力分析.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弹性体分割成有限个力学单元,以其结合体来代替原弹性体,并逐个研究多个单元的性质,从而获得整个弹性体的性质[1].这一方法的数学理论基础由Afgris于1954年提出.1956年,Turner等首次将有限元法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并获得成功.随后Clough等于1960年明确提出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的概念[2].  相似文献   
33.
村民自治伦理价值追求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的良性实施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实现和谐安定的重要支撑力量.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村民自治应当依据自治的原则和规范,形成自身的伦理规范与约束机制,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从而最终达到维系乡村伦理秩序和谐之目的.顺利实现村民的自治伦理价值追求与乡村的稳定有序应正视多重现实困境.如,村民与村庄关系的不协调,村民与自由和秩序的冲突矛盾存在,最后导致村庄无法达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超越村民自治伦理价值追求困境的根本路径,在于从发展集体经济、依从基层法治、均衡分配利益、加快村民教育四个层面最终达到村民与村庄、自由与秩序四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实现四者的彼此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34.
真实的道德冲突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个体道德成长应该面向真实,接触真实,向真实发问,而并不仅仅是通过虚拟情景下简单的道德选择模拟实现。真实的道德冲突及其选择对个体道德成长的意义,集中表现在主体在道德选择的过程中和道德实践的基础上,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都得到了具体实在的检验和升华,实现了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在真实的道德情境中恰当的设置道德冲突,才能真正促进个体道德的成长。  相似文献   
35.
从超声用于诊断疾病那一刻起,关于超声安全性的认识就被人们一直关注着。几十年来,研究者们做了大量观察实验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理论,进一步的研究正在此基础上进行着,对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纵观几十年的研究,大约可有5方面的飞跃。1 生物体系不同水平的飞跃早期的研究是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展开的。先是观察到诊断剂量的超声辐射蚕豆根尖后细胞微核增加,接着用连续波照射小牛胸腺DNA溶液、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羊水细胞,发现可造成DNA单链断裂和RNA合成可逆性降低。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和科研方法的…  相似文献   
36.
37.
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俄国实行了废除犹太少年征兵制、扩大犹太人居住权、改革犹太教育体系、允许犹太人担任政府公职等宽容政策,这不仅与西欧社会犹太人解放、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有着密切关系,而且也受到俄国犹太人自身努力和亚历山大二世个人因素的影响.在宽容政策的感染和推动下,犹太人积极参与俄国社会生活,推动了俄罗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8.
郑筱筠:随着东南亚地区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研究宗教在东南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让我们走进东南亚文化圈,去了解宗教与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宗教与东南亚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特邀云南省社科院原院长贺圣达研究员、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刘金光副司长、华侨大学副校长张禹东教授、中山大学段立生教授围绕着这些问题来展开深度对话。刘金光:"东南亚"作为一个地区名词在二战之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39.
婆罗门教是否传入过中国?学界颇多争议.本文从古代文献、碑铭、图画及现存文物遗址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证据,证明婆罗门教曾经在中国传播过.虽然婆罗门教没有像佛教一样在中国大规模流传,但毕竟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一、“为往圣继绝学”: 当代新儒家的自我体认 虽说对当代新儒家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我们还难以清晰地把握;但是,就其思维方式而言,我们可以从其“态度的同一性”中揭出其内在的逻辑理路: 现代化是世界范围内抵挡不住的历史潮流,中国的现代化取向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不过,现代化是中国自己的现代化,而不是亦步亦趋的“西化”。正如“欧洲现代化思想是希腊思想的延续,希腊思想是(欧洲)现代化思想基础”一样,现代化必须要有其思想的保证,离开了思想的滋养,现代化无从催生。中国的“现代化的程序应从内在的思想着手,而不是从外在开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承认,确立“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此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