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都县有回族起源于何时,据《新都县志》记载:“罗家寺,在县东李家营,修建于明成化七年”,这可能就是新都县有回族的最早年代了。“李家营”现为弥牟镇所辖。据康熙九年(1670年)王沄的《蜀游纪略》  相似文献   
62.
在颓废观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进程中,犹太-基督教的时间-历史观念的意义甚为重大。有别于柏拉图于存在与生成维度赋予时间-历史观念的本体论解释,犹太-基督教末世信仰所形塑的线性时间观视没落为世界终结的序曲,没落与新天新地相涉而具有新质。没落非为悲观、绝望的堕落一维,而是内含展望末世的希望可能,由此表现出强烈的欣悦感。没落亦非为柏拉图意义上现象界的非真实存在,而是实存于现实世界中的时间面向。而犹太-基督教末日临在的时间或然性导致没落的危机意识加剧,以致其时时竭力抓住现在,准备放弃未来获得救赎,由之对近代审美现代性之于世俗时间的接受产生重要影响。近代以降犹太-基督教没落观念的历时性播散并与进步观念的悖论性存在,不仅表明其时间-历史观念没落与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而且借此可以深度反思将没落与进步视为对立所造成的现代世界之殇的极化倾向。  相似文献   
63.
随着晚明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晚明士人通过"身-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新审美感觉型塑着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晚明士人无论是饮食生活以个性化、联觉化、本色化为美的审美追求,还是服饰生活以艳丽化、复古化、新奇化为美的审美特征,抑或是家居生活既致力于营构一种极具文人品味的意境之美,又以其身体愉悦感为基础所形成的趣味时尚,皆是其精致的唯美文化的表征。士为风俗先的表率作用,导致此种唯美文化不断播散,进而掀起晚明社会艺术化生活之风,其正可以与晚近西方社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潮相互对话。在此意义上,探寻晚明中国唯美文化不仅意在展示晚明中国"人与文"觉醒的历程以及"何为美好生活"的实践可能、重视中国审美文化史;更是以"中国眼光,为人类目的",回应世界范围内因工具理性的宰制而兴起的生活审美化的主潮,以特殊性的中国审美文化资源来寻绎超克全球现代性的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64.
桑吉 《法音》2010,(1):I0001-I0004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