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自我监控与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我监控量表对33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在自我监控上的得分与主动性人格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与自我监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及五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和自我监控能显著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其中主动性人格能够单独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34%变异,自我监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4个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2%左右的增益方差。  相似文献   
92.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索社会保障感受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及焦虑在其中的作用。用三个实验对假设进行检验,实验1和实验2探索社会保障感受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 实验3则进一步探索焦虑在其中的作用。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保障感受可显著预测人们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保障感受越低人们的不道德行为越多; 焦虑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低社会保障感受会促进焦虑的产生,继而增加不道德行为。研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索并证实了社会保障感受引发不道德行为的微观心理机制,拓宽了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价值研究视域,为未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社会保障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以大学生为对象,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社会面子意识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面子意识与协作策略呈显著负相关,协作式冲突处理策略与人际关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协作型冲突处理策略能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关系满意度,社会面子意识负向预测人际关系满意度; 低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在协作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争面子意识、高护面子意识和高社会面子意识大学生。  相似文献   
94.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兴趣.故事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通过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常被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采用,名曰“故事教学”.  相似文献   
95.
七情半结构投射试验的设计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心理学本土化的立意 ,借鉴投射试验的方法 ,对传统“七情”概念进行分析 ,建立图形 -词汇半结构情感试验。图形为具有不同程度抽象涵义的中国画 ,每一图附加 8类形容词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验证表明 :情感的频数分布为 :中 2 6%、喜 2 2 %、思 1 9%、惊 9%、忧 8%、怒 6%、恐 5 %和悲 5 %。复测信度、分半信度 ,同时效度均较好。聚类分析将情感因素归为负性情感与偏正性情感两大类。因素分析得出两类公共因子 :焦虑与抑郁。  相似文献   
96.
在德国古典唯心论发展史中,费希特是一位民主主义者和重要哲学家。在政治方面,他批判过封建专制主义,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哲学方面,他把康德的二元论改变为主观唯心论,把康德曾经视为谬误逻辑的辩证法发展为合理的认识方法,从而为后来黑格尔建立哲学体系创造了条件。恩格斯写道,“德国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连贯的,合乎逻辑的,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589页)当我们用历史的观点考察费希特的思  相似文献   
97.
民主德国科学院哲学部主任克劳斯最近发表了《控制论与社会》(柏林1964年)一书,把他过去在《从哲学观点来看控制论》一书中所发挥的“唯控制论”观点进一步推广到社会科学问题上。这里译出的是他这部近著的第一章第一节。作者讨论了用数学方法、系统理论、模型理论和方框开关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的可能性。作者认为控制论可以“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和方法,说什么“系统地和自觉地应用控制论方法为历史唯物主义服务,这将会加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并为列宁从根本上进一步发展了的方法,并有助于更进一步详细地发展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98.
这篇文章是讨论形式逻辑不矛盾律与辩证矛盾规律的关系问题的。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既不在于形而上学地否认辩证逻辑,也不在于诡辩论地抛弃形式逻辑,更不在于两种逻辑之折衷主义的混合,而是在于两种逻辑的相互过渡。作者认为,在认识的第一个阶段上,我们描述本质的各个表现形式并把它们中的每一个归结为抽象的同一性,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且充分的;在第二个阶段上,我们深入地分析本质,认识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这时不矛盾律是必要而不充分的;在第三个阶段上,我们依据对本质所作的辩证分析,从本质推演出各式各样的现象,这时不矛盾律也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作者认为,反映现象的内在同一性的思维必须按照不矛盾律来进行,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对立统一的思维则必须按照辩证逻辑规律来进行。辩证逻辑规律包含了形式逻辑规律,而把它作为自己的从属环节,正如相对论力学规律包含了古典力学规律、剩余价值生产规律包含了价值规律一样。事物本质中的内在矛盾是阐明不矛盾律过渡到辩证矛盾规律的联结性环节,正如洛仑茨转换是阐明古典力学规律过渡到相对论力学规律、劳动力的二重性是阐明价值规律过渡到剩余价值生产规律的联结性环节一样。切尔尼克批评了一些修正主义哲学家(沙夫、巴特斯、柯尔曼)在“资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批评面前退却”,他们“责难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在某些场合使用了‘逻辑矛盾的’陈述”。作者讨论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列宁的《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中的三个辩证逻辑矛盾的表述方式,说明在思维中有两类逻辑矛盾,一类是正确思维中不应有的形式逻辑矛盾,一类是反映客观矛盾的辩证逻辑矛盾,而这类逻辑矛盾在正确的思维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符合于真理的思维的必要规律。  相似文献   
99.
格奧尔格·克劳斯(Georg Klaus 1912—1974)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12年出生于纽伦堡的一个工人家庭。青年时期在爱尔兰根学习数学、物理学与哲学。1928年参加德国共产党。因为从事反法西斯活动,1933年底被捕,并被关入达豪集中营。战后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组织中做领导工作。1950年在耶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升为这个大学的哲学教授。1953年调往柏林,担任柏林洪堡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并主持逻辑与认识论讲座。1961年当选为德国柏林科学院院士,并任该院哲学所所长、哲学部主任和控制论部副主任。1959年和1964年先后获得两次国家科学奖。1974年7月29日因病逝世。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为他逝世所发的  相似文献   
100.
正由西北大学和陕西省宗教事务局、陕西省佛教协会、陕西省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和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承办的"玄奘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8日至29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各地的学者及印度、尼泊尔的著名专家150多人与会,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会议除了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重要类型的学术活动:一是"玄奘精神——从历史到现实的桥梁"主题论坛;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