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马克思主义、毛主义和空想主义:八篇文章》①一书中,迈斯纳将空想主义描述为卡尔·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思想的重要部分.乌托邦是现代革命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考察毛泽东的空想主义对于理解毛泽东和毛主义十分关键.虽然乌托邦主题最早出现在毛泽东思想中是在1919年,但他的空想主义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表现得最突出.之后对毛派分子来说中国似乎接近于乌托邦的边缘,他们承诺即将打破当前和过去的状态,即将进入未来的理想社会,就像马克思在他的《哥达纲领批判》②中所描述的那样,在那里将不再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人们可以得到全面发展.早在30年代,毛泽东的同龄人——梁漱溟——也认为中国处于乌托邦的关键时刻,即有可能打破历史和创造一个理想社会,它建立在人类基本的、良好的能力基础上.从广义上来看,梁漱溟与毛泽东的许多乌托邦观念是一致的.毫无疑问,毛泽东并不是唯一具有"乌托邦倾向"的人.  相似文献   
52.
Mental accounting is the set of cognitive operations used by individuals and households to organize, evaluate, and keep track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Mental accounting proposes that people utilize a set of cognitive labels to evaluate their financial activities, each of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preferences to consume (Levav & McGraw, 2009; Kahneman & Tversky 1984; Thaler 1985, 1990). Mental accounting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windfall gains are spent more readily and frivolously than ordinary income. Consumers prefer to spend their windfall gains on hedonic consumptions but spend their ordinary incomes on utilitarian consumptions. Levav and McGraw (2009) suggested that emotional accounting, including people’s feelings about money, also influences consumer choices. When people have negative feelings toward windfall, they opt to make utilitarian expenditures. However, the process of how cognitive (windfall or ordinary income) and affective (positive or negative emotion) tags interact in consumer behavior was not explored.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both cognitive tag and affective tags in mental accounting affect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tags in mental accounting on consumer decision through four studies. In studies 1a and 1b,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tags in mental accounting on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was measured. Study 1a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tag of windfall income is preferred for hedonic consumption, whereas the negative tag of windfall income is preferred for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tags of ordinary income are preferred for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Study1b utilized a field study to examine actual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people received 15 Yuan RMB as ordinary income, they prefer to spend it on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regardless of the positive or negative emotion they feel. However, they receive 15 Yuan RMB as windfall income, they prefer to use it for hedonic consumption in the positive emotion and for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in the negative emotion. Studies 2a and 2b attempted to explore the reason of negative emotion can make windfall income turn from hedonic to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Study2a found that when people expect to feel guilty about spending windfall income on hedonic consumption, they would avoid hedonic consumption. Study2b found that when people felt guilty about windfall income, they tend to avoid hedonic consumption. Compared with the low guilt level group, the high guilt level group prefers to use windfall income for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tags influence consumer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cognitive tag on consumer decision presents the “cognition match effect”, whereas 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tag on consumer decision presents the “affect match effect”. Both tags also have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consumer decision. Guilt may be a mechanism that results in the negative tag of windfall being preferred for utilitarian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53.
是风险规避还是后悔规避左右人们的冒险行为?基于风险行为跨领域特殊性,本研究假设:决策者是规避风险还是规避后悔具有领域特异性。本研究选取有涉赌经验的澳门居民为样本,以其参与13种博彩的次数为指标考察其真实风险行为。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风险规避说或后悔规避说都不能单独解释个体的风险倾向,个体是风险规避、后悔规避,或二者皆有,取决于其所处的具体风险情境类别。该发现有助于加深对风险行为特征的认识,亦可为预防及应对问题赌博提供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54.
以59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大学生小我争面子、大我争面子与社会排斥感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小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和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大我争面子与直接排斥感、间接排斥感及整体社会排斥感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小我争面子正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大我争面子则负向预测社会排斥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社会排斥感。方差差异分析发现,相对于低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有更高的小我争面子意识和更低的大我争面子意识,后者体验到的社会排斥感亦较高。研究为在教育过程中帮助难以融入集体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干预方法,对于遭到社会排斥感的学生可引导其为团体(班集体、学生社团等)大我争面子,以减少其在学生群体中体验到的排斥感。最后分析并讨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5.
杨思梁 《心理学报》2011,43(11):1341-1354
陈立的工业心理学生涯跨越70年, 但主要活动集中于1935至1937年, 1977至1990年代中期, 中断40年而再续, 可谓波澜起伏。除了1935年撰写的《工业心理学概观》, 陈立的主要贡献源于后一阶段, 其中包括:恢复了中断多年的中国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与管理有关的专业(工业心理学)和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工业心理学硕、博士、继承和发扬了实地调研—实验室研究—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工业心理学传统; 陈立还通过写作和其他形式的呼吁, 促成了中国管理学的兴盛。但他晚年却觉得自己一生是失败的, 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工业心理学没能做到 “指导人走向最适宜的机会, 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最高的自我”。  相似文献   
56.
一位电视新闻工作者找到我,对我诉说了她的苦恼与困惑,我觉得这个困惑不是属于她个人的,应该属于全社会的,所以我隐去真名实姓把这个困惑说给正在同居中或正准备同居的人们。  相似文献   
57.
雷锋精神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超 《道德与文明》2004,(4):63-63,72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把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指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人民日报》1994年7月31日,在头版发表了该报三位记者描述广东精神文明建设概貌的文章。这是近10多年来,该报首次以重要位置报导广东这一内容的举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即于8月1日全文转载(其他一些报刊也有摘转)。为使更多的读者了解该文的全貌,本刊特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研究”这一重点专栏内照登,并祈就该文提到的如何看待广东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以及如何将广东的精神文明实践与理论工作推向新的台阶等,展开各抒己见的讨论。  相似文献   
59.
费希特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进步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与社会批评家。他的著作,就其主要部分说,乃是对德国瓷产阶级古典人道主义的最优秀的贡献。他的观念、思想和要求,都超过了18—19世纪之交德国落后社会状况的范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费希特也象德国古典哲学与文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一样,在他对待他的时代的社会问题的态度上,响往由法国大革命所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进步发展阶段。因为费希特对  相似文献   
60.
已故的罗马教皇庇护十二世于1951年11月22甘倍“微震研究周”的视会,以“从现代自然科学来看上帝证明”为题,向罗马教皇科学院的院士们发表了演说。在这篇演说中,庇护十二世歪曲新的自然科学成就,企图用下列两个旧的论据来证明上帝存在:第一,在字宙万物的变他背后,一定有个永恒不变者常在;第二,宇宙的发展在时间上有开端。兹将全文译出,供批判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