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德国哲学杂志》1962年第1期发表了G.克劳斯与R.梯勒合写的一篇論文:“論控制論系統在社会中的存在”。全文长达4万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哲学的說明”,第二部分是“若干經济关系在证明自己有控制論性质方面的标志”,第三部分是“控制論系統的典型标志与經济系統和控制論系統的同形性”。  相似文献   
22.
周蕾  李爱梅  张磊  李纾  梁竹苑 《心理学报》2019,51(3):337-352
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 且两类决策在理论发展、行为效应及神经基础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为检验二者是否具有共同过程机制, 本研究以风险决策中的确定效应和跨期决策中的即刻效应为例, 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比较了它们的局部、整体过程及模型拟合。辅以贝叶斯因子分析实验数据表明:二者的主要过程特征均相似, 且更符合非折扣模型假设; 二者在加工复杂程度等少数特征上有所不同; 确定和即刻信息在加工方向等特征上存在特异性。这表明二者可能具有共同的核心决策规则:两类决策更可能遵循非折扣模型预期的简捷、启发式规则, 而不是折扣模型所假设的补偿性、基于选项规则。本研究为建立两类决策的共同解释框架做出了有益尝试, 并为决策比较研究方法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3.
了解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现状与特点,对探索学生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采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对全国7017名3~6年级小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各维度的发展不均衡;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女生、城市生源、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分别好于男生、农村生源、非独生子女和普通学生;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随年级增加而提高,与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探讨三类重要关系他人在两类负向道德事件中对农民工脸面共享感受的影响。采用基于情境故事法的纸笔实验。使用2(家庭伦理,消极义务)×3 (父-子/女关系,同乡关系,工友关系)被试间设计,共6组被试,每组有效被试分别为299、296、297、296、298、292,共计1778名。结果,在关系他人违反家庭伦理时,个体只和家庭内成员产生脸面共享,对于家庭外成员则不产生脸面共享;当关系他人违反消极义务时,个体则会因关系远近和不同关系他人产生不同程度的脸面共享。结论,当关系他人违反家庭伦理或消极义务时,农民工均体验到不同程度的脸面共享感受,其脸面共享的程度随关系远近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5.
以概化理论为基础,探究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结果的因素。采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量表(学生用)》收集评价数据,用mGENOVA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与在第一学期末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相比,在第二学期初进行教学水平评价的结果可靠性更高;(2)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仅需抽查20名学生即可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3)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对评价指标的侧重点不同,继而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4)学生对理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高,对文科课程的评价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26.
风险决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进行风险决策是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遇到的未解之谜。主流风险理论认为, 风险决策是一个补偿性的、期望值最大化的过程; 而非主流的风险理论则认为, 风险决策是非补偿性的, 并不遵循期望法则所假设的加权求和等过程。这一谜团为何一直没有得以破解, 或许是因为我们未找到揭示其心理过程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近10年来, 我们针对风险决策过程, 借助行为实验、眼动记录法、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技术, 系统探索风险决策的心理和神经机制, 为回答“风险决策是否遵循补偿性规则”这一问题提供了汇聚性证据。本文依据期望法则所假设的概率函数推导、加权过程、加权求和过程、总分最大化等步骤, 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 以期加深人们对风险决策机制的理解, 并为建立、健全与风险决策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梁嘤之 《宗教学研究》2008,51(1):176-177
本文从文献、语词、字体结构等角度,对<祖堂集>中"则位"这一说法作了考证,疑该说乃写本在传抄中因形近而出现的讹误.  相似文献   
28.
孩童时代,常听见父辈们在耳边不厌其烦地嘱咐“刀要石上磨,人要世上闯”、“做人要踏实”等等励志教诲,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在困难挫折面前不轻言低头,要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生活,人生要有出息。这些话随着年轮的旋转而越来越深地镶刻在我们心灵深处。今天,  相似文献   
29.
数据仓库为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层决策分析提供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在介绍数据仓库概念基础上,分析了针灸临床循证决策研究采用数据仓库技术的必要性,并通过针灸数据仓库的数据需求分析,数据仓库的模型设计和功能设计,初步构建了应用于针灸临床循证决策分析的针灸数据仓库.  相似文献   
30.
饶俪琳  梁竹苑  李纾 《心理学报》2009,41(8):726-736
为寻求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通用标准, 本研究以期望价值理论和齐当别抉择模型为例, 探讨了“迫选规则体验法”的适用性。被试为120名大学生, 实验任务为要求被试分别完成自主决策(采用未知规则: 真规则)和规则迫选决策(遵循给定规则: 假规则)任务, 并对决策后的情感和认可程度进行评定。研究发现: (1) 被试在自主决策条件下比在规则迫选条件下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更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更弱; (2) 被试在自主决策与规则迫选决策两种条件下做出的相同决策越多, 该被试对迫选规则更加认可并体验到的正性情感程度越强, 负性情感的程度越弱; (3) 与期望价值理论相比, 齐当别抉择模型可能符合更多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规则。这些结果表明, 作为检验规范性和描述性风险决策理论的新尝试, 迫选规则体验法可能更有助于回答“决策者实际采用的决策规则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