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以群体偏爱的IAT测验为实验材料,结合社会支持和学校适应问卷,考察初中流动儿童在内隐群体偏爱、社会支持上与本地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这两种变量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存在内隐外群体偏爱,对自身所属群体表现出内隐的消极认同;本地儿童存在内隐内群体偏爱,对流动儿童具有内隐的消极认知;(2)流动儿童在父亲、教师以及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上显著差于本地儿童;(3)在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上,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内隐群体偏爱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显著;高内隐群体偏爱组中,高社会支持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优于低社会支持儿童.  相似文献   
82.
为考察同伴支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177名七、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数学认同、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投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同伴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投入,还通过数学认同经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认同和数学焦虑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学生分为高认同-低焦虑、中认同-中焦虑和低认同-高焦虑三组,同伴支持可预测学生的不同亚组,三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发现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通过两项眼动实验考察了个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点阵数量进行较浅(浏览)和较深(数字比较)程度加工时的数量空间表征联系。结果显示:点阵在水平方向上出现了SNARC效应, 且SNARC效应的大小不受加工深浅的影响, 而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出现SNARC效应。表明(1)点阵数量SNARC效应的稳定性不如阿拉伯数字; (2)方向对点阵SNARC效应的影响更大, 加工程度的影响则不明显。结合加工程度、空间方向和点阵数量的自身特征等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讨论, 认为数字的空间表征在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可能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85.
朱熹删改《参同契》经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稿是本刊以前刊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实态的考察(上)(下)>的续篇.一般认为,丹经<参同契>为东汉魏伯阳所撰,并以现在所知的文献形态传承至今.可是,前出论文考察了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认为从隋唐五代至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实际上一直处在与<龙虎经><潜通诀>等丹经、丹诀互相混同的不安定状态中,当时,冠以<参同契>之名却与现行本不同的<参同契>文本大量存在,<参同契>也没有获得可为一般人认同的共同解释方向,一般认为最早带有内丹倾向的<参同契>注本--五代彭晓注本,也直到南宋初期才逐渐为人所知.本稿在上述论考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南宋中、后期<参同契>文献的实态.笔者从考察中看出,一般所说的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先天学理论,实际与<参同契>无关,所谓的先天易学实际上是建立在李之才、邵雍所述的先天卦变说基础上的.笔者还认为,在宋代易学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中,实际上是朱熹第一个提出了先天学起源于<参同契>丹学思想的论说,朱熹为了把与<参同契>旧本(如<道藏>所收无名氏注本、阴注本和郑焕校正本所见彭注本等)不合的先天学理论导入到<参同契>思想解释中去,删除和更改了<参同契>旧本的经文,作成了所谓的<参同契>定本(<参同契考异>本).从南宋后期的<参同契>文献的基本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参同契考异>的刊行,才结束了持续到南宋初期和中期的<参同契>文献的不安定状态,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宋末元初的<参同契>注本、刊本产生很大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的道教研究,一直没有充分认识和探讨过朱熹<参同契考异>对南宋以来道教内修思想演变史和<参同契>文献演变史所产生的影响,今后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再作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6.
《道藏》所收的彭晓注《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如果根据刊本所附序文中的彭晓自署,可以认为是五代孟蜀广政十年(947)刊行的《参同契》文本.可是,这个现存最早的彭注本的刊本(《道藏》本),实际上是南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刊行的文本.彭晓本本身,直到1151年被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之前,又几乎没有为任何道教文献、书志、书目所引用、提及和著录.也就说,关于彭晓本的受容实态,存在着二百年的空白.本节主要考察了到南宋初期为止的有关《参同契》彭晓注本的文献情况,并认为,除了上节所述的因素(唐宋时代《参同契》文本与《古文龙虎经》《金碧经》《潜通诀》等文献互相混同)之外,彭晓本的湮没无闻,也可能是曾慥《道枢》所反映出的南宋初期《参同契》文本陷入不安定状态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如果要想深入考察和把握南宋以来《参同契》文献形态和内修思想演变的脉络,同样,也必须正确地认清南宋初期《参同契》文献的这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87.
考察尼古丁依赖对男性吸烟者感知戒烟行为控制的预测及他人戒烟社会支持和抱怨批评的调节作用。对326名男性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尼古丁依赖显著负向预测感知行为控制;(2)社会支持和抱怨批评共同调节两者关系;在高社会支持且低抱怨批评、高抱怨批评且低社会支持的条件下,尼古丁依赖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果说明,高社会支持在尼古丁依赖削弱感知行为控制过程中起缓冲作用,而高抱怨批评削弱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88.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考察了视听单通道及双通道下产品空间位置与价格音节长度对消费者价格感知的潜在影响。结果发现,呈现在空间右侧以及以较长音节播放的产品使得被试的价格感知升高;短音节条件下,个体对空间右侧产品的价格感知显著高于空间左侧,长音节条件下两侧则无显著差异;相对于单通道刺激呈现,视听通道呈现信息一致时出现信息冗余效应,个体判断的速度更快,验证了共激活模型假设,视听不一致条件下的速度降低则支持了预测编码模型。  相似文献   
89.
奉普慈特慈安拉之名。在长期从事宗教工作过程中,常常感觉到人们对伊斯兰教缺乏基本的、常识性的了解。不仅教外的朋友们不了解,即使教内的朵斯提们对教门的一般知识也是若明若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产生一些误会,甚至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与国外穆斯林的接触中,也常常听到他们提出了解中国伊斯兰教的希望和要求。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始终未  相似文献   
90.
采用选择/无选范式,通过操纵任务呈现方式(估算题目的数字消失与否)与主次任务反应顺序(先反应算术任务或先反应字母任务),考察了双任务协调在算术策略选择与执行中的潜在作用。结果显示:(1)不同双任务呈现情境中个体的算术策略表现有明显区别。算术题目数字不消失相比消失时,个体对主、次任务的回答正确率都比较低,在策略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较简单策略,在策略执行上准确性偏低;(2)双任务反应顺序会影响算术策略运用表现。先反应算术任务时,双任务情境只影响策略执行的准确性;而先反应字母任务时,双任务情境对策略执行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均发挥干扰作用,且估算题目的数字消失与否对策略选择准确性的影响更大,策略选择适应性之间的差异亦更加明显。上述发现对于深入理解双任务协调功能在策略运用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