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该文探讨了智力结构随能力、年龄等个体差异而变化的可能性。认知分化假设认为,能力水平更高的人有“更多”的智力,其智力结构中g因素的作用随IQ水平的增加而递减。年龄分化假设指出,从童年期到青年早期,g因素在认知能力中的作用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相反,从青年早期到成年晚期,g因素的作用递增,智力结构中其他因素的数量和重要性则递减。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当解决测量和评估工具的问题,扩大被试的能力水平和年龄范围  相似文献   
242.
宋代是中国礼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司马光、王安石、程颐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的礼学更是名重一时,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以上诸书均已散佚),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等篇。史称,张载之学“尊礼贵德”(脱脱等,第12724页),“以礼立教”(《二程集》,第1195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学体系。从整体看,张载的礼学是由两套系统构成的:一套是关于礼的基本观念和礼学结构功能的…  相似文献   
243.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的伦理学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外科手术。本文通过子宫肌瘤手术前、中、后三个时期不同伦理要求进行分析,指出只要妇科手术医生以医务人员的职业医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给予病人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心理支持,一定会使每位子宫肌瘤病人的手术治疗过程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相似文献   
244.
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知情同意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患者的知情同意成为临床心理学实践的一个基本伦理观念和原则。首先提出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中的知情同意问题,介绍心理咨询和治疗知情同意的要素、过程、内容、意义和影响因素,并附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给患者的知情同意问卷,旨在引起从业者的注意和重视,并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地遵守。  相似文献   
245.
整合人格与智力:个体差异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是个体差异研究的一种新思路,该文重点介绍和剖析了三种人格—智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包括Ackerman的特质组合模型、Brand的“双锥体”模型以及Chamorro-Premuzic的交互作用模型.作者认为,人格与智力的整合研究必须从研究方法、理论层面和测量工具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必须揭示影响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和潜在变量,充分体现这种关系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246.
人格与智力:一种交互作用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在考察人格与智力的概念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人格与智力之间可能包含的四层关系,Chamorro和Furnham(2004)提出的人格—智力关系的交互作用模型正是通过详细分析这些关系构建起来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以人格特质为中心,将主观评估智力(SAI)作为人格与IQ测试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深入阐述了大五人格特质与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主观评估智力、IQ测试成绩及其与认知操作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理解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47.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本研究考察了4岁和6岁儿童在亲社会情境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亲社会道德情境中,年幼儿童倾向于判断行为者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年长儿童则作出积极的情绪判断;(2)在归因定向中,4岁儿童以结果定向为主,6岁儿童出现了由结果定向到道德定向的过渡;(3)亲社会情境的类型不影响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4)在观点采择任务中,甚至4岁儿童也能对自己的情绪体验作出合乎道德准则的判断和归因。  相似文献   
248.
手机短信与大学生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式手机短信(SMS)问卷及NEO—PI—R人格测试,以2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研究考察了SMS使用情况与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神经质与使用SMS的担心时间、幻觉经验、作息时间有显著负相关,与SMS对交往的影响呈显著的正相关;(2)外倾性与SMS使用数量和作息时间显著正相关;(3)宜人性与SMS使用时间有显著负相关,而与SMS比例呈显著正相关;(4)认真性与总费比例有显著负相关,与幻觉经验和作息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9.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的提出1944年10月,李约瑟在贵州的浙江大学分校作了一个“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演讲,提出:“问题之症结乃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李约瑟)这个提法把自16世纪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所产生的疑问以一个典型的方法提了出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兴趣。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恩·博尔丁将之称为李约瑟难题,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大辩论。所谓连续性问题,是指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与中世纪的关系问题,即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科学之间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它引起…  相似文献   
250.
20世纪张载哲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引 言在新旧世纪之交, 或跨入新世纪不久, 回顾和反思上一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曲折历程, 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是一项值得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在对 20世纪 (尤其是对其中的后 50年)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总体状况进行宏观评论的同时, 也需要从微观入手, 选择某些重要人物或学派的哲学思想做个案性的或专题性的评论, 以构成对前者的补充和深化。本文的工作即属于后者的范围, 其主要目的是反思 20世纪中国学术界 (不含港澳台 )张载哲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向。张载哲学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宋明理学研究中, 张载哲学的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