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杨耕 《现代哲学》2003,25(1):1-9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迎接党的十六大的思想理论准备工作时指出,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十六大报告要“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一步作出回答,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无疑,十六大报告完成了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围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展开的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哲学研究的又一热点.这一研讨以马克思晚年研究东方社会的动机为发端,以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为中心,其内容涉及“亚细亚生产方式”、“世界历史” 以及社会形态演进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如何理解“亚细亚生产方式”以及东方社会的社会结构;(二)历史发展是“单线”的还是“多线”的;(三)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其中的底蕴在于: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如何超越传统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模式,寻找适合本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人类认识的一个独特而丰富的领域。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仅仅限于要求知道或确定历史事实,而且还要求从历史事实中总结概括出一种理论观点,即把编年史的纪录提升到思想理论的高度,寻求历史的某种规律,从历史事实中紬绎出意义,从而把历史事实归纳为一种理论体系,这就是历史哲  相似文献   
14.
1、实践本体论。马克思正是以“实践”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才揭示了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在实践活动中,人们改造、认识着自然界,同时也改造、创造和认识着自己本身——他的肉体组织、思维结构和社会关系。历史无非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中的展开;历史规律无非是  相似文献   
15.
重读马克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重读马克思杨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我的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哲学研究,那就是:重读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是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思想家的某个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以下简称“两个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可以说 ,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然而 ,“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误解、曲解和挑战。对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方法杨耕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社会一切关系同时存在又相互依存的理论。它与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范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一理论对社会研究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系列包括:1、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分析法。社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指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交往关系包括生产关系,但不等于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命题是对"生产力-交往形式"命题的深化。交往与生产互为前提,交往内生于生产,生产只有在交往中才能进行。个人的生产能力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形成社会生产力,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内在地包含着互动。当交往发展为世界交往时,社会形态发展中的派生形式和跨越现象就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发展道路就形成多样性。哈贝马斯对精神交往及其语言、规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而全面的探讨,但由于对劳动及其与互动之间的关系作了错误理解,因而他对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批判从根本上说是"误批",其交往理论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代性: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后发展”,即非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属于“后发展”范畴。实际上,整个当代社会发展理论都是在“后发展”的层面上展开的。无论是“现代化”理论、“发展主义”,还是“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都是“后发式”的现代化,即“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霁博士的专著《认识系统运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是国内关于认识论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作者站在现代认识论的新高度,把认识系统及其动态演化的观点引进认识过程的研究。该书以认识系统的共时性分析为基础,以认识系统的历时性分析为中心,并以认识系统共时态结构向历时态结构的转换为契机,较好地从认识活动的深层结构上展现了认识运动的内在机制及其规律性,对既已形成的认识论研究框架有突破性进展,因而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该书分上、下两篇共七章,上篇是:认识主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识客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中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篇是:感知活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抽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