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作为一代思潮分析哲学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把握世界和存在,表现了哲学思考在语言的层面寻求普遍性和确定性的趋向;以逻辑分析作为主要方法,分析哲学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注重对概念的澄清、辨析、注重论证的严密性,这种论证过程以讲道理为实质的内容。语言的逻辑分析同时展开为意义的追寻,但在分析哲学中,意义的追寻主要侧重于认知-理解层面,与价值-目的相关联的意义则多少处于其视野之外,其中蕴含着对意义追寻的单向度性。从形式层面来看,中国哲学表现为既成性与生成性的统一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形态和历史形态的统一。就既成的或历史形态的中国哲学而言,借助分析哲学的研究方式,有助于澄清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揭示其理论内涵,并对其进行逻辑的重构;从中国哲学的生成性看,当代学者对中国哲学的研究、理解和建构过程,同时可以理解为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延续过程,在这一层面,应注意的首先是逻辑分析与形上智慧的结合;其次,分析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背后,是不同哲学传统之间如何融合以及形成世界哲学视域的问题;复次,在注重逻辑分析的同时,应走出语言的界限,回归存在本身;最后,以成己与成物的统一为前提,当代中国哲学应扬弃分析哲学在意义追寻中的单向度性,在更广的背景中展开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432.
“生生”彰显了儒家之伦理情怀,这种伦理情怀集中体现于儒家伦理的核心范畴“仁”中,我们不妨将此种“伦理情怀”称为“仁生”.“仁生”可追溯到远古神话之传说以及《尚书》对“生生”的认知,而《周易》奠定了“仁生”伦理情怀之基调.此“仁生”伦理情怀体现在儒家看待生命本原、生命境界、生命历程的一系列观点之中,展现出根本性、共生性、积极性等特质,其对当今社会人之生命观、生态观和生活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3.
第三方惩罚不仅对惩罚成本的数量敏感,也对成本形式敏感。在保持成本数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形式的惩罚成本会对第三方惩罚的频率产生不同影响。相较支付形式,当惩罚成本采取报复形式时,被试的第三方惩罚频率显著下降。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惩罚频率的变化并非因为不同的成本形式所隐含的风险水平有所差异,而是因为被试对不同的成本形式赋予了不同的主观价值。进一步探索更多形式的惩罚成本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34.
在写现代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时,不能不提马坚教授在这方面的业绩和贡献。马坚教授毕生从事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和培养阿拉伯语文翻译人才的工作。马坚教授从小就有志于学,而且勤奋好学,一生当中治学严谨,持之以恒。虽然他常谦虚地说自己“先天不足”,但是仍然取得了学术上的极高造诣和事业上的显著成  相似文献   
435.
解构批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构批评的基本特征杨大春大致说来,英文Deconstruction一词包摄了我们所说的“解构批评”的基本含义。国外的研究者都习惯于用该词来指称德里达和耶鲁学派的学说,有时,他们也认可DeconstructiveCriticism“解构批评”这一表达。...  相似文献   
436.
437.
认识主体性研究中的三大“偏向”舒远招,杨清明随着对认识主体性问题的逐步深入,主体性理论在一方面精确化和系统化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正逐渐显露出严重的局限性和偏狭性。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忽略康德和哥白尼在认识论和天文学中各自完成的“革命”之间的“...  相似文献   
438.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里晴雯、麝月这两个丫鬓的风情,令人赞叹,但在《红楼梦》创造的世界里,她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两个丫鬟的命运轨迹,教人叹息不已.她们的花开花落,是曹雪芹深沉的人生悲剧意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39.
审美化课堂不仅仅以教材的美学价值来吸引学生,引领学生,而且还以课堂教学的过程美来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发挥教学审美化功效,既能体味课文的语言美,也更能突出想象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最终必宥基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  相似文献   
440.
苏东坡路过九江时,顺道登了趟庐山。初入庐山,只见山峰奇秀,认为庐山风光是自己平生未曾见过的,一向好作诗填词的苏老先生,一时尽有眼前有景道不出的窘感,甚至打算不写诗了。庐山上的和尚得知东坡来游山,便非要他写首游山诗不可。东坡提笔写了首五言小诗:“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候。”因为对庐山没有什么认识,东坡只记录了一个乔装出游的名人被认出的事情。又在山中小住月余,他从不同方向游庐山,赏庐山,仔细琢磨,这才捕捉到了“庐山真面目”。于是便诞生了那首千古绝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