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以自动化缺陷假说为理论背景,采用系列反应时学习任务,探讨了41名五、六年级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41名正常儿童的技能自动化能力,通过比较对系列刺激和随机刺激的反应时差异,发现障碍组儿童的反应时虽然普遍长于正常组,但两组儿童都表现出了相同模式的系列学习效应,不支持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技能自动化缺陷假说.  相似文献   
142.
用现代医学模式看心血管疾病合并抑郁症的诊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抑郁症及抑郁情绪已经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分别为心理、生理疾病,从传统医学模式的角度看两者互不相干,但从生理-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理解以及各种研究表明它们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3.
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探讨中医现代化问题;讨论了中医学的现实和理论危机以及当前对中医现代化的若干不正确认识;运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分析中医学的本质,认为中医学的两个本质在于面向“状态”和充分依赖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治疗方式,中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这两个本质特性而扬弃传统中医中的古代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可能的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44.
阿霉素对心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霉素(adriamycin,ADM)临床上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ADM可致严重的心肌毒性.目前许多肿瘤疾病采取先化疗后麻醉、手术治疗方案,化疗药对心肌的损伤并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尤其是麻醉科医生,我们应慎重考虑阿霉素等化疗药对心肌的影响,保障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5.
利用现代医学伦理的人本理念,将投诉中心作为防范医疗纠纷的载体,有效地解决就医者的投诉接待和处理,无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尝试.通过对投诉制度建设、投诉处理标准化流程、有效投诉信息的利用等方面的经验性论述,阐明了投诉中心的载体建设,为减少医疗纠纷、加强伦理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6.
147.
"心"生成于"事","物"敞开于"事"。由"事"而显的意义则在进入人之"心"的同时,又现实化为意义世界,后者既是不同于本然存在的人化之"物",又呈现为有别于思辨构造的现实之"物","心"与"物"基于"事"而达到现实的统一。离"事"言"心"、离"事"言"物",逻辑地引向"心"与"物"的分离;扬弃这种分离,则需要引入"事"的视域。基于"事"的心物互动,同时涉及知与行的关系。"心"的活动和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引向"知","物"之扬弃本然形态,则关乎"行"。"心"与"物"通过"事"而彼此沟通,与之相应,"知"与"行"也本于"事"而相互关联。以"事"应对世界的过程既关乎"知"("物"通过意念化而进入"心"),也关乎"行"(以不同于观念的方式改变"物"),"知"与"行"由此在本源的层面走向统一。  相似文献   
148.
杨国荣 《现代哲学》2021,(1):119-124
庄子认为,个体的生命有其限度,一味地追求无尽的外部知识,意味着以有限追随无限,从而陷于困顿之境。这一看法蕴含着如下观念:合理的选择在于从追求外部世界的知识回归自我本身。在社会领域,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多方面肯定,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为前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庄子突出了"技进于道",这里的"道"也就是普遍的自然法则,养生的关键在于"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亦即合乎自然法则。养生的直接意义关乎生命的延续,然而生又与死相对,对生的理解无法离开对死的把握,后者同时关乎个体和类的关系。以薪火关系为喻,庄子肯定个体总有消亡之时,又确认了类的恒久延续。  相似文献   
149.
论艾滋病     
(1987年10月18—21日,在伊斯兰堡召开了由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发起的第一届“《古兰经》和《圣训》中科学奇迹”的世界研讨会,会上宣读了许多论文,本文即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0.
本章汇集了许多《古兰经》关于生命起源的章节,还有植物王国的情况和动物世界中一般的情况及个别情况的论述。把分散在全书的许多章节合理地分类可使人们对《古兰经》有关这些题目的论述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本章以及下一章所论述的题目,由于阿拉伯语言文字方面特有的某些微妙之处,有时会使研究《古兰经》的人感到十分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