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新疆艾滋病形势严峻,艾滋病重点疫区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对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对艾滋病患者持有歧视、恐惧的心理及缺乏基本的防护知识等现状,艾滋病护理扩展培训项目的实施,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对艾滋病干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大课题─—关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李萍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入了迫求现代化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显然,社会的现代化依赖于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内在基础则是人的文化素质,因此,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相似文献   
13.
何谓好慈善?古罗马慈善伦理思想家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提出只有"善施"才是一种真正的好慈善。所谓善施,包涵三个层面的意蕴:意向性层面(善意)、介质性层面(善物)和实践性层面(善行)。通过对这三个层面意蕴的解读,明确作为好慈善的精神本质是善意,物质载体是善物,道德实践是善行。可见,对于一个真正的好慈善——善施而言,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是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聚肽类,以激素或神经递质形式发挥生理作用.自从在胃肠道内发现钠尿肽的免疫反应物质,钠尿肽系统与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钠尿肽系统在胃肠道内存在形式、作用机制及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规范的模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理论上,它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们所进行的道德思考之结晶,体现了人们曾经达到和正在达到的道德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上,它是道德原则要求的转化形式,起着指导社会成员具体行为的作用。因此,道德规范常常构成一道德体系的核心内容。人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在这一领域,如同其他科学领域,人们的认识曾经走过了不少弯路,至今仍然在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上陷入传统的樊篱。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精确性的盲从,无视道德规范的模糊性。这一指导原则导致了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误区。本文尝试运用模糊论的基本原理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公民日常行为是考察公民道德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道德与文明》2005,9(2):25-29
“日常行为”是人们每日进行的活动方式,公民日常行为是公民存在的主要状态,只有深入考察公民日常行为才能使公民道德有所依据。西方公民道德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对他们的公民日常行为总结、反思的结果。中国公民道德问题应改变自上而下的方式,将视角转向具体公民的日常行为。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 个体通常有不同的理想与目标, 当个体被特定的目标驱动, 试图去影响自身将要体验到的情绪类别、将要体验到的情绪感受发生的时间, 以及如何体验、表达此种情绪时, 情绪调节就发生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 该类疾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绪方面的缺陷, 通过操控各种内外因素, 可以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有利于帮助他们构建健全的情绪体验, 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现实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萍 《伦理学研究》2003,(5):39-42,99
斯多亚主义是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重要哲学派别。它对西方思想的贡献在于从自然主义立场修正了“希腊三杰”的理性主义,使理性与自然法、世界主义相联系,将道德建立在普遍法则的基础上,强调了道德的精神力量,并塑造了一系列“理想人格”,这些都对伦理学之可能,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日本人所理解的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中的公德与私德、公共生活规则与集团主义 ,叙述和分析了它们的形成历史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会议鼓舞人心,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萍所长倡议,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广东哲学学会、广东伦理学学会、广东马克思主义学会、现代哲学杂志社,联合组织了以“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视频会议,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近二十位专家与会,交流学习心得,共商学术大是。这里刊登部分发言。本刊后续还将组织此一主题的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