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02篇
  免费   4842篇
  国内免费   9288篇
  108232篇
  2023年   1155篇
  2022年   1360篇
  2021年   815篇
  2020年   1229篇
  2019年   1348篇
  2018年   1674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959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2064篇
  2013年   1576篇
  2012年   7857篇
  2011年   9540篇
  2010年   3613篇
  2009年   3050篇
  2008年   8431篇
  2007年   8053篇
  2006年   7390篇
  2005年   6207篇
  2004年   5514篇
  2003年   5107篇
  2002年   4523篇
  2001年   3275篇
  2000年   4183篇
  1999年   1770篇
  1998年   621篇
  1997年   593篇
  1996年   546篇
  1995年   599篇
  1994年   587篇
  1993年   519篇
  1992年   485篇
  1991年   459篇
  1990年   484篇
  1989年   461篇
  1988年   595篇
  1987年   578篇
  1986年   440篇
  1985年   533篇
  1984年   438篇
  1983年   456篇
  1982年   366篇
  1981年   352篇
  1958年   642篇
  1957年   523篇
  1956年   448篇
  1955年   425篇
  1954年   334篇
  1953年   304篇
  1952年   29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历史的创造者与历史的推进者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所谓历史的创造者,指的是引起和推动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力量,不管运动的方向是正向的还是逆向的。然而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力量,是历史的推进者,而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力量,便是历史的非推进者。历史的推进者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是通过他们在人类社会中创造或协助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进人类社会的面貌实现  相似文献   
232.
马克思所说的实践唯物主义究竟是世界观,还是历史观或认识论?这几种成分都有,很难说它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不是其他。马克思关于事物、现实的观点显然是世界观,关于人的观点是历史观,关于如何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的观点是认识论。确切点说,三者很难截然分开。但应指出,马克思  相似文献   
233.
企图摆脱生产力的客观制约,在先进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绘制道德理想的蓝图,那是神奇幻想。道德观念同改革的矛盾冲突并不意味着改革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改革要求的是对失去现实存在必然性的落后观念,及对缺乏以现实性为依附的超前理论做出科学的修正,纳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須以生产力标准为出发点,去更新布局。  相似文献   
234.
管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财家。他的关于予取思想既丰富又具体,集粹于《管子》一书中,他主张中、和、正、度,任何事物包括国家制定方针政策,都不应走向极端,即在观察分析事物时必须有辩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文仅就其在理财过程中的予取关系作一论述,以从其间窥见《管子》予取辩证思想的一斑。  相似文献   
235.
(1)把实践引进本体论,并把它提升到世界本原的行列中去(这是马克思在哲学领域中实现的革命变革的实质);(2)在高度强调实践的作用的同时,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重申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这两个方面是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也就是马克思的哲学世界观即存在论和本体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36.
1、实践性原则。强化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理论地解释世界而且实践地改变世界的社会功能。在提高哲学理性思维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增强和强化人们从事理性批判和理想建构的能力,为人们更加自觉有效地从事实践批判和实践建构提供哲学的工具  相似文献   
237.
最能充分反映托尔斯泰伦理道德思想核心的,要算他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了。作家最初的构思是以一件诉讼案为基础,写一本道德教诲的小说。但在十年创作过程中,他几易其稿,主题有所变化,最后写成一本表现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意义很强的社会问题小说,书中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伦理道德思想也异常集中。《复活》中有许多关于良心、人性等道德思想的探究,可最主要的是通过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卡秋莎的“忏悔”和“宽恕”,走向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复活”,使“人性”由丧失到复归,集中地表现了作家“不以暴力抗恶”、“博爱”等思想,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238.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任务。既然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进行道德建设,就应该对我国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发展趋势有较清醒的认识。因此对这一阶段的道德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对此,已有不少同志做了多方面的探讨,我们再将粗浅之见谈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39.
长期以来,大多数宗教总是很自然地把道德与宗教信仰和实践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古希腊,道德教育基本上是通过传奇式的宗教文学来进行的,象关于上帝的传说以及希腊英雄的故事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柏拉图十分审慎地对待道德教育中所采用的诗歌和典故。柏拉图批评当时的大多数诗歌,认为他们不适合于用来教育青少年,因为这些诗歌错误地把上帝描绘成具有迷惑力的、骗人的、好战的和假的东西。相反,柏拉图认为真正的上帝是完美无缺的,是不可更换的,也不可能欺骗人。  相似文献   
240.
在历史上,伦理学以什么途径和渠道对人们的道德产生过影响?在当今条件下,它还可能继续产生影响吗? 提出这个问题的本身就为在伦理学与其研究对象的相互作用上区分“现存的东西”和“应有的东西”的必要性奠定了基础。由于这种区分具有具体历史的制约性,所以它不仅取决于伦理或道德方面的可能和需要,而且更加取决于理论的完备,即不是简单地追随着精神生活,而是要“超前反映”人类的精神生活,从而使伦理道德理论成了“宁静日常生活的干涉者”,积极参与着对道德生活进程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