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李占星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5,(6):1377-1383
为考察道德情绪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以123名13岁和16岁的青少年为被试,采用2(年龄:13岁、16岁)×2(情境类型:亲社会、反社会)×2(情绪预期:道德定向、自利定向)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在不同的情境中和不同定向的情绪预期下青少年的道德决策情况。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反社会情境中16岁青少年比13岁青少年更倾向于判断自己会做出道德行为,亲社会情境中两个年龄组的道德决策判断无显著差异。情境类型和情绪预期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反社会情境中,青少年在自利定向情绪预期下判断自己会做出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道德定向情绪预期;亲社会情境中,两种预期下青少年的道德决策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道德情绪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决策,在不同的情境中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2.
方东美的佛学研究,是在世界哲学的宏观视野下,运用现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佛学理论的重新诠释与阐发,代表了他晚年一部分成熟的思想成果,也是他整个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佛学思想的重心在于发挥佛教圆融和谐的精神,并以此作为中国大乘佛学的根本精神与理论特色.他认为,中国佛学的这种精神特征恰可对治西方哲学的心病,解决西方哲学史上二元对立性的理论难题.由此也可说明中国大乘佛学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哲学.  相似文献   
143.
李庆安  王莉  刘芳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8,31(6):1296-1300
通过干预范式和中介刺激法,选择89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一系列自编的材料和工具,初步探讨了关键字母法对英文词汇记忆效能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难以识别关键字母,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关键字母法的效能,不过,该因素的制约作用并不显著;(2)无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无论为准确的回忆,还是为大致的回忆,难以提取关键字母释义是制约关键字母法的显著因素.中介刺激法,作为本研究的突出特征,试图继承和发展维果茨基所创立的双莺刺激法.  相似文献   
144.
哲学是什么?胡塞尔认为哲学是反思,俄罗斯宗教哲学家舍斯托夫却认为哲学是一种斗争。实际上,这是理性哲学思维和圣经思维的对立。理性哲学思维基于人是“理性的人”的认识,通过“逻辑”的手段来寻找事物背后的根据,哲学是“爱智慧”。圣经思维却从人是“神性的人”出发,把“雷霆和闪电”作为自己的“逻辑”,把哲学当作“生死事业”,因而哲学是斗争。舍斯托夫对理性哲学思维进行了抨击,他对哲学定义的理解是基于俄罗斯宗教存在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5.
白纸的高度     
我喜欢白纸。因为每当我面对白纸时,总是充满着倾吐的欲望,充满着写作的冲动和激情。那一张张白纸上好像蕴藏着我用之不竭的情思和灵感,生长着我采撷不尽的奇花和异草……总让我双目喷彩亦痴而醉之。  相似文献   
146.
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关心帮助下,中国道教协会会所及中国道教学院校舍建设工程已完成了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于2008年11月20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奠基仪式.  相似文献   
147.
自然化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是规范性问题,传统认识论的根本特征是规范性,而自然化认识论确未能给规范留有空间.自然化认识论无法取消规范性研究的原因在于,第一,科学必须是规范性的自我控制,任何从科学中抽象出认识论规范的努力都将只产生那些早已蕴含于科学研究活动中的规范.[1]  相似文献   
148.
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管子·禁藏》云:夫凡人之情, 见利莫能勿就, 见害莫能勿避。“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害相权取其轻”是规范性决策理论的一基本原则。本研究以金钱作为奖赏或惩罚刺激, 检验人们能否理性地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在实验中, 主试以检查硬币生产年代的数目为由, 让被试逐枚地感受两个金钱序列:10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组成)和10.3元硬币序列(由20枚五角硬币和3枚一角硬币组成),随后评定获得(或损失)各金钱序列的高兴(或不高兴)程度, 并从中选择一金钱序列(与硬币等值的金钱)作为其奖赏(或惩罚)。实验为2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首vs. 3枚一角硬币在序列尾)´2(先检查10元硬币序列vs. 先检查10.3元硬币序列)´2(损失vs. 获得)三因素设计, 每种条件随机分配15名商学院学生被试。结果表明, 被试倾向选择获益少(10元)和损失多(-10.3元)的金钱序列; 且获益大(10.3元)时高兴程度小, 损失小(-10元)时不高兴程度大。这一结果意味着:“聊”并不胜于“无”,反而是“无”胜于“聊”。其中, 伴随着违背价值最大化原则所产生的情感亦有悖逻辑。负性情感的引发一般有其“逻辑正确”的原因(如, 无惠而不乐); 而引发本研究负性情感的原因实属“逻辑错误”(如, 惠多而不乐)。这种不曾被定义而类似于“冤”的情感不仅见于个人,也见于民族、国家间的持续交往,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9.
存在三议     
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存在在其存在过程中显现为由低到高的四重境界。存在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到无的过程,存在之和谐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彰显。哲学就是对存在之和谐的反思。哲学对存在之和谐的反思也应遵循从无到有到无的逻辑历程。这样的哲学才是和谐之路,这样的反思才是和谐的反思,这样的反思指导下的人的存在才是和谐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0.
在临床实践中,呼吸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就其中某些热点问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哮喘的诊断和机械通气的指征、肺栓塞的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呼吸危重症的伦理学问题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对呼吸危重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