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坐静”是斋戒月份里的一项宗教功课。伊斯兰教法定为“受叮咛的圣行”。我国京  相似文献   
62.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多么先进的科学却无法改变历史,但客观的回顾历史,科学的分析历史,必将有利于开创未来的历史,并走向一个圆满。我怀着这样的心情与愿望,回顾我所见到的建国五十年来的中国天主教会。最好还是从遥远的历史说起。传说宗徒时代有两位行东方礼的天主教东方教会传教士,沿着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此事虽然无法考证,但是教碑的发现,至少可以说明,公元635年阿罗本主教已到达中国,并传播福音。1289年,教宗尼谷老派遣孟高维诺来中国传教的第一位主教。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一千多年的福传成果是当时…  相似文献   
63.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马利强 《中国穆斯林》2011,(4):I0002-I0003
普哈丁墓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1285—1274)来扬州传教,德帖元年(1275)7月20日归真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普哈丁墓园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  相似文献   
65.
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认为根本无是非标准可言;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坚持以客观事物或事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与此不同,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等人则提出“行”标准说,这种颇具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的探讨大大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6.
伊斯兰具有优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文化蕴含的卫生理念对穆斯林及传统回族社区有着深刻影响,本文探索伊斯兰卫生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分析在传统回族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略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孕育与生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涌入与冲击,现代心理学的合法地位产生了动摇,在后现代科学精神与后现代哲学理念的导引和助势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得以孕育与生成。  相似文献   
68.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家的原则方场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视界局限。由于他们的方法论基础大相径庭.所以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对象、探究方法、临床应用、科学定位等诸多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69.
集体效能:一种团体研究的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班杜拉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将个体效能研究拓展到集体效能研究,吸引了相当数量研究者的注意。研究发现,集体效能信念在集体活动的因果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不但能直接影响集体行为,而且还能作用于其它决定集体行为的因素,如目标设定、抱负水平、结果预期、情感倾向、对社会机遇和社会阻力的知觉等等。该文对近年来的集体效能研究进行梳理,考察不同领域的集体效能研究状况,并初步总结出相应的理论共识,指出该研究的贡献和局限。  相似文献   
70.
沙特王国采访录(一)──由北京到了吉达马利强1993年5月19日,应沙特阿拉伯王国新闻部的邀请,我受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派遣,以《中国穆斯林》杂志记者的身份,于1993年5月19日,前往沙特王国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新闻采访,并同时完成天命朝觐功课。在沙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