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承贵 《现代哲学》2007,49(1):110-117
欧阳修对佛教的理解是表层的;欧阳修评论佛教的基调是批判的;欧阳修排佛立场是终其一生的;欧阳修佛教观具有“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特点;在欧阳修所制定的消解佛教的策略中,不仅使佛教获得了养息的机会,而且使儒学得到了伸展的空间,从而为佛、儒关系在宋代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认知与误读--宋代儒士佛教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有宋一代,佛教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儒士对佛教常识、佛教教义都有较深入的认知与把握,但也存在大面积的误读;宋代儒士一方面主观地批佛、排佛,另一方面却客观地成就了“批判的佛教”。宋代儒士对佛教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不仅有助于弄清宋代新儒学与佛教之关系,也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宋代学术之分野,而且可以加深我们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颜钧哲学思想的基调是儒家的。但颜钧在儒家思想的宣传、儒家理念的实践和儒家经典的解读等方面,都与儒家的传统方式有异,由此使颜钧学行思想表现为“率性而行”、“儒禅兼济”、“放心体仁”、“自立无私”四大特征。具此四大特征的颜钧学行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