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栋  吴新望图 《天风》2014,(2):16-17
经文:《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马太福音》8章5节至13节说的是耶稣治好百夫长的仆人。故事的开始是说耶稣来到迦百农,那里有位百夫长,请求耶稣为他的一位仆人治病。按照圣经记载,在这之先,耶稣作了"登山宝训",下了山,一个长大麻风的人来求见耶稣,并说"主若肯,  相似文献   
62.
画中描绘了一位身着洁白衣裙,手持着橄榄枝,坐在荒野废墟上的美丽纯洁少女。她以优美的造型,表现了一种深刻的寓意,让人从中得到某种领悟。  相似文献   
63.
《剑桥无神论指南》一书由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著名无神论者迈克尔·马丁(1932—)编著,该书分析批判了古典与当代的多种有神论证,阐明了无神论的历史、现状与基本观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被认为是研究无神论的入门之作。本文是《剑桥无神论指南》第一部分《背景》的第二篇。作者对无神论在现代历史与思想中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详尽论述,并深入分析了现代无神论所针对的上帝概念,以及现代无神论与有神论形态的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无神论与现代性天然相关,命运相连。本文反映了当代西方无神论学者对无神论的一些看法与思考,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西方无神论思潮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在《正义论》(1971)出版20年之后,罗尔斯公开声明,在理论中将正义理论描述为理性选择理论是部分错误的.这里包含两个主要的问题,它们关系到构建原初状态和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大最小值的推论.由于在霍布斯的模型中,道德与理性是不相关的,所以罗尔斯试图构建一个公平的原初状态.因此罗尔斯的理性契约论证明是理性而公平的模型.但是这个模型犯了道德假设先于理性的循环错误,而这一点或许是理性上任意的.而且,由于它具有非常保守的规避风险的心理态度,罗尔斯就无法表明,在两个正义原则的最大最小值的策略推论中,较高级的理性会凌驾于其他策略中的理性.这些就是罗尔斯不得不承认错误的原因.出于他的正义理论的辩护策略,罗尔斯转向了康德的自由概念和平等的道德人的概念,而围绕康德的概念是存在一些争议的.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本体论约定(ontological commitment)问题的三种根本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尽管它们具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但中世纪晚期的唯名论哲学家布里丹(约1300-1361)的方法,是比以迈农和奎因为代表的其他两种被普遍认同的现代方法更具吸引力的第三种选择。本文同时指出,只有基于其关于真与逻辑有效性的语义观念的截然不同的前现代方法,布里丹的方法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6.
这篇文章试图梳理卢梭思想中"政治参与"的三个方面。首先,公民要参与主权,即立法权。其次,政治参与并不限于主权,同样也涉及到政府。不过,卢梭严格地限制公民参与政府。最后,除了参与主权和参与政府之外,在卢梭看来,人民对文化社会的参与也是一种政治参与。通过对这三个层面政治参与的阐述,笔者试图证明,在卢梭思想中,政治参与并非抽象的观念,相反,它有具体的内涵,有宽广的外延,包括讨论,可以在每个时代充分地发挥。  相似文献   
67.
采用客观化方式的自然科学必然要去神话化。但人的存在是向将来敞开的历史性生存,历史科学既需要自然科学式的去神话化,又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简单地消除神话,而是需要通过一种生存主义解释来找出神话的意义,即把其真实意图还原为对人之本真生存的言说。基督教信仰和关于上帝行为的言说可以最终不采用神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68.
波普尔曾论证"定律的逻辑概率为0"这一论题,以反对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归纳逻辑。他对该论题的证明本质上有三个:(a)独立性论证;(b)反杰弗里斯论证;(c)维度论证。本文将论证他的这三个论证均不成立。(a)论证的错误在于假定Uij的独立性;(b)论证错误地使用了古德曼类似物;(c)论证中则断定了与概率演算不一致的命题。总的来看,他的错误或许来自于对逻辑和认识论逻辑的混淆。  相似文献   
69.
我首次与克洛德·列维一斯特劳斯会面是在2003年3月,地点是他的办公室,位于社会人类学实验室图书馆大厅的上层。在我们的交谈即将结束时,他向我提了个问题,而我却未能做出回答,这表明我当时对他的世界观原则还不甚了解。他问我是否知道他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灾难。我承认,自己最先想到的是德国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行为,可又觉得这个回答太浅显而没敢说出口。我陷入迟疑中,并等着他开口而不想贸然发话,因为他显然对这个问题有过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70.
我们应该取“不规则事物”这个词语最具词源学的意义:在这一状态中,事物被如此相互不同地“停放”、“安置”和“排列”在场址中,以至于不可能为它们找到一个居留地,不可能在它们的下面限定一个共同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