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选取杭州市122名学前儿童(3~6岁)为被试,以点数比较任务及点数异同任务测量幼儿的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以数数测验、基数测验、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及简单计算来测量幼儿的符号数学能力,以此考察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的发展及与符号数学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随年龄增长,学前儿童的近似数量加工的敏锐度逐渐提高;(2)点数比较任务与点数异同任务均适合测量学前儿童近似数量系统敏锐度,但儿童完成点数比较任务的正确率要高于点数异同任务的正确率;(3)在抑制控制、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言语测验成绩被控制后,根据点数比较任务计算的韦伯系数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基数和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总正确率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数数、基数、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4)点数异同任务中只有点数不同试次下的正确率能显著预测学前儿童的符号数字知识测验分数。  相似文献   
182.
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心理理论是近20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热点,对其研究主要是在误信念实验范式之下进行的。儿童理解误信念的心理机制问题是误信念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儿童如何理解误信念的几个重要假设,包括:元表征假设、事实掩盖假设、心理理论机制假设、计算资源假设。此文综述了这些假设,以期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83.
依恋内部工作模型反映了个体在关系中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虽然有很多研究证实了依恋风格与关系质量存在紧密关联,但自我和他人两个工作模型是否在预测关系质量上存在差异性尚未得到明确回答。本研究以老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直接考察自我模型与他人模型分别以怎样的方式预测婚姻满意度。研究使用问卷法对112对老年夫妻的内部工作模型、夫妻依恋取向、婚姻满意度等进行了测量,采用中介模型、交叉互倚模型以及方差分析分别从被试个体、夫妻主客体效应、以及夫妻匹配模式三个分析视角考察了依恋的两种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性。结果发现,相比他人模型,老年人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密切,且可以通过夫妻依恋双维度对其产生影响。但同时也发现,老年人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受到夫妻角色差异的影响:对于丈夫而言,自我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联更为紧密,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主导地位有关;而对于妻子而言,他人模型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更为紧密,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互动中更倾向于关系导向有关,也可能是传统文化中的“夫为妻纲”对老年女性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184.
运用《初中生学业错误实然观问卷》和《初中生学业错误应然观问卷》调查了453名初中生的学业错误观,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业错误的实然观与应然观均表现出显著的年级特征和性别差异;(2)初中生学业错误的应然观对实然观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用。  相似文献   
185.
采用故事情境法探讨6~10岁儿童对损人情境下损人者和旁观者的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的发展。结果发现:(1)在损人情境下,6岁儿童能理解损人行为是不对的,但直到8岁儿童才能理解旁观行为是不对的;(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判断损人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结果定向过渡到道德定向;儿童判断旁观者的愉悦程度逐渐降低,情绪归因从无法有效归因过渡到道德定向;(3)儿童对不同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同时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6岁男孩判断损人者愉悦程度显著高于女孩,6岁男孩判断旁观者愉悦程度显著低于女孩;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6.
关于错误记忆成因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来源监控理论、模糊痕迹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对经验的记忆和对其解释的混合导致错误记忆产生;来源监控理论主张记忆来源的混淆或错误归因导致错误记忆发生;模糊痕迹理论断言当需要精确记忆却提取主旨记忆时或提取错误精确记忆时就会产生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187.
愉快面孔识别优势表现为被试对高兴面孔比对其他情绪面孔的识别正确率更高、反应时更短。大量研究以简笔画和面孔图片为材料, 在情绪分类任务和视觉搜索任务中均发现这一优势。该优势存在诊断性价值假说、情绪独特性假说和出现频率假说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近年来, 研究者采用ERP技术发现这一优势形成于反应选择阶段, 但其起始阶段尚无一致结论。未来可借助fMRI技术进一步研究其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8.
189.
自从波兰数学家Z. Pawlak建立信息表的逻辑系统以来,出现了各种信息系统及其逻辑的研究。集值信息系统在机器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从一个具体的集值信息系统的例子引发出建立集值信息系统的公理系统必要性。首先借助相容性关系给出模态算子的语义;然后给出集值信息系统的逻辑的语法和语义;最后建立集值信息系统的公理系统的公理和推理规则,并且利用传统方法证明集值信息系统的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和完全性。从逻辑本质上看,集值信息系统的逻辑系统就是一种多模态逻辑系统,它也给出多模态逻辑的非常完美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0.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科学家和工程师作为社会的成员 ,除了做个好公民以外有没有特殊的伦理责任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 ,科学在本质上是进步的、有益于全人类的。科学是探索真理的活动 ,而科学知识作为真理的代名词在本质上是有利于社会的 ,或者至少是中性的。因此 ,科学家的责任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科学研究的成果越多 ,科学家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至于有人利用这些成果危害社会、危害他人 ,那与科学家无关。另一些人则相信 ,科学知识可能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 ,因此 ,科学家在道义上有责任去避免科学知识被用以危害社会。一、现代社会中责任的含义责任 (resp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