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基于记忆再巩固理论的提取消退范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和颇有前景的消除不良记忆的方法。本研究将预期错误(Prediction Error, PE)应用于提取消退范式中, 采用多感官复合刺激模型(声音 + 图片)作为条件刺激, 以皮电反应作为恐惧反应指标, 考察在提取阶段不同的预期错误设置(无PE、单个负性PE、单个正性PE和多重PE)对条件性恐惧记忆提取消退效果有何差异。结果表明:无PE组和多重PE组出现了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 而负性PE组和正性PE组均没有出现恐惧的自发恢复和重建效应。说明了在对复合恐惧记忆进行提取消退时, 提取阶段适当的PE才能使记忆进入再巩固过程, 随后传统消退达到抑制恐惧返回效果, 提取阶段没有PE或PE量过多都不能达到恐惧消退效果。  相似文献   
132.
考察尼古丁依赖对男性吸烟者感知戒烟行为控制的预测及他人戒烟社会支持和抱怨批评的调节作用。对326名男性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尼古丁依赖显著负向预测感知行为控制;(2)社会支持和抱怨批评共同调节两者关系;在高社会支持且低抱怨批评、高抱怨批评且低社会支持的条件下,尼古丁依赖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果说明,高社会支持在尼古丁依赖削弱感知行为控制过程中起缓冲作用,而高抱怨批评削弱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33.
信息反馈不一致导致习得无助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性和操作成绩评价反馈导致大学生无助现象的机制。结果表明: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损害了被试的认知和情绪,对动机的损害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实验中是否给予被试操作成绩评价,对被试的动机、认知和情绪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认知活动中,信息反馈不一致,是导致习得无助的关键因素,是否对被试的操作成绩给予评价反馈,不会导致习得无助,验证了习得无助的信息加工理论模型。实验也表明,信息反馈不一致不会形成被试反应性的抑郁。  相似文献   
134.
决策分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形成了临床决策分析.在国外,临床决策分析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科研和实践中.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临床决策分析逐渐被引入到我国医院的临床实践中,通过决策分析方法,分析和评价临床诊断、治疗的各种方案的效果,为临床医生进行合理诊疗提供依据.为了普及和推广临床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我们将通过讲座的形式给读者介绍临床决策分析的有关内容,并通过临床案例分析加深有关临床决策分析方法的讲解,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掌握其基本内容和方法,以便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35.
习得无助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而后在美国以至全世界引起广泛研究热潮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围绕着习得无助产生的机制及实验操作中的关键变量,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模型。该研究介绍了这些理论模型的起源、发展与演变.以及无助现象对人们的认知、情绪和动机造成的损害,为我们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抑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预测和矫治学生的习得无肋感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6.
学龄初期儿童意志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在意识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是有年龄差异的.但迄今为止,意志实验研究在国内外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各年级学生意志品质的实验研究,以了解学龄初期儿童意志发展的概况,为我国进行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问题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显著增多,年轻的家长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培养自己的子女,幼儿智力开发受到普遍重视。适应这种需要,早期教育经验在社会上迅速传播,许多家庭以此为参照标准进行着各种教育实践。但是由于家长既要扮演“慈母”(包括父母双方)的角色与子女保持十分亲昵的情感联系,又要扮演严师的角色与子女拉开一定的情感距离。而两种角色的关系往往很难处理得当,所以许  相似文献   
138.
1980年3月26日至27日在塔林召开了关于心理诊断学的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一百人,他们代表了九个加盟共和国中廿九个城市的将近五十个科研和教学单位。与上一次讨论会相比,派出代表参加会议的单位增加了一倍。这说明会议所讨论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很大的增长。会议开始时讨论了“苏联心理诊断学的原则和认识活动的心理诊断问题”。塔雷金娜(莫斯科)在发言中指出,苏联心理学为心理诊断学的发展,原则上开辟了新的道路。其特点在于它揭示活动的过程,与那种仅仅记载认识活动结果的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综合了对我国十个地区959名7—12岁儿童的协作研究结果。探讨了儿童在认数、数序和系列、数的组成、运算和应用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情况,并对儿童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中知识学习与数概念发展的关系、发展的过程、环境的影响、发展的阶段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也谈到了协作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40.
从心理长度的角度探讨二年级儿童在0~100和0~1000数字范围存在不同表征方式的原因。实验一要求二年级儿童完成长度均为10cm,范围分别为0~100和0~1000的数字线估计任务。实验二要求儿童对长度分别为10cm和18cm,范围均为0~1000的数字线进行估计。结果发现在两个实验中二年级儿童的估计均存在心理长度,但与以往研究的一年级儿童相比,心理长度的范围有所缩小。随着数字范围的增大或长度的减小,儿童的表征方式出现了从线性表征向对数表征的转变趋势。这些结果表明不精确的表征方式可能与心理长度策略的使用有关,心理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年级儿童的估计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